当前,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已经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要使这一基础性工程真正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可靠的伦理底蕴,并使之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立足于整体,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全员性课题,要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 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既是服务主体,又是服务客体。职业道德建设只有充分吸引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并在参与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创造一种和谐协调、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局面,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人们以愉快的心情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生活和学习。如果一部分人成为参与者,一部分人成为旁观者,就必然会造成社会“服务链”的断裂,影响职业道德建设的整体水平。最近一段时期,济南市工商银行推行90句“服务禁语”的做法,社会反响很大,这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改善“窗口”行业作风的强烈呼声。不少“窗口”单位正在纷纷效仿,这自然是一种好现象。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职业道德问题并不仅仅限于“窗口”行业,各行各业都应当重视起来。现在,商业领域中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现象时有发生;文化生活中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因素屡禁不止;一些党政机关中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特别是一些处于垄断地位的行业和部门,让人们既惹不起又躲不开。他们的职业道德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不同的行业、部门和单位,都应该从自身的职业特点出发,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确立具有本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教育和训练活动,使职业道德建设成为全体职工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并在每个具体岗位见到实效。其实,从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上说,职业道德建设还应该突破狭隘的职业局限而延伸到非职业性的社会角色中。比如,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应该遵守怎样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应有什么具体规范,目前我们虽然提出了类似“守则”之类的要求,但在贯彻和落实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如果这些工作做得不好,就必然会影响到他们步入社会后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又如,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大量农民流向城市务工经商,如何在职业道德建设上做好城乡结合的文章,特别是如何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可见,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只有每一个“社会的人”都以职业为中心,确立了应有的道德规范,并有所遵循,才能从整体上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跃升。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种开放性活动,要充分发挥其联动和深度效应 职业道德虽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道德体系,但又不是死板划一、孤零零存在的,而是与其它道德体系如经济道德、政治道德、文化道德、家庭道德、社会公德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这里,职业道德尤其与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有着更为密切、更为直接的联系。只有在家庭生活中做到尊老爱幼,才可能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做到尊老爱幼;只有在职业活动中平等待人,团结互助,才可能在家庭生活中互敬互爱。反之也是一样。这就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活生生的辩证法。因此,要提高职业道德建设的整体水平,就必须把它同加强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其横向联动效应。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其中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重视从一家一户、一点一滴抓起,注重形成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和个人行为准则“四位一体”的整体效应。当然,从职业道德本身的内容来说,还有个结构和层次问题,在活动中对其内容挖掘的深浅,便决定了职业道德建设整体水平的高低。比如,当前不少地方在推广文明用语,禁止服务忌语。这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但必须看到,若是职业道德建设仅以语言为满足,那就太表面化、简单化了。社会文明,撇开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仅从人的角度来看,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方式多种多样。文明用语和服务忌语是有限时空范围内的语言活动,即使人们都使用了文明用语,避免了忌语,也只是人们起码必须达到的标准,离人类追求文明的标准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因此,抓语言规范仅仅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开始和突破口。从职业角度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培养每个从业人员正确的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时,必须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使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摆脱单纯追求个人和小集体职业利益的狭隘眼界,自觉为社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指导和调控自己的职业行为。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运作机制 职业道德建设要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有科学的运作机制作保障。以往一些地方职业道德建设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这种机制,因而常常出现职业道德建设可有可无、时紧时松、忽冷忽热的现象。职业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负有重要责任,应该加强协调,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形成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抓好职业道德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把职业道德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工作的随意性。有关部门要从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到工作方式、工作制度等方面,确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明确行业或单位职业道德建设的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整体目标和分项目标。在目标管理和考核中,要逐步建立起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职能部门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奖惩办法,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促进齐抓共管,真正做到项项有目标、层层有管理、事事有人抓,把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