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997(2015)01-0043-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1]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阐明了中国精神与中国梦之间的必然联系。为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形成发展和时代价值,准确把握弘扬践行中国精神的方式和途径,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精神教育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读本》深刻揭示了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发展,全面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三个历史时期中国精神的形成背景、基本内容和价值蕴意,深入探索了培育和践行中国精神的路径和方法,是学习宣传、弘扬践行中国精神的重要教材。 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正确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就要准确把握中国精神的实质及其基本内容。精神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及其本质的集中反映,是人类在生产交往的各种物质现象中所体现出的意识、观念和心态的概括和升华。“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精神,它体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2] 民族精神属于具有多层面结构体系的民族意识的范畴,是民族意识的最高形式,它主要包括“民族追求的共同理想、确立的共同价值观、形成的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品格”[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具有亲和力和融合力的中华民族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4]在中华民族精神这一有机整体中,爱国主义的核心地位是由其在中华民族存在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几种民族精神的关系决定的。一方面,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始终,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它都是支撑中华民族兴旺繁荣的强大精神支柱;另一方面,爱国主义精神在民族精神整体中具有统领统摄作用,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爱国主义精神决定和制约着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性质及其发展。 时代精神是指人类应对层出不穷的时代机遇和时代挑战,在历史发展实践中积淀而成的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动力之源。时代精神具有民族性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而且形成了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敢于奉献的伟大时代精神。在时代精神这一有机整体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是贯彻改革创新的基本前提,思想不解放,工作不落实,再崇高的目标、再远大的理想也只是一纸空文,一场黄粱梦罢了。勇于探索、甘于奉献是改革创新得以展开的最基础的力量,没有求真求索的精神,没有为了共同事业奋斗和奉献的决心,再美好的事业、再伟大的雄心也不过是画饼充饥。这些精神共同服务改革创新这一主题,推动中华民族在时代的洪流中坚定立场、迎难而上。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有机融合于中国精神之中。“民族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质,离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就寻找不到现实的民族承载体,也会丧失应有的民族特色,中国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便无从谈起;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离开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就难以及时地从火热的时代实践中吸取鲜活的发展力量,就会失去时代价值。”[5] 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能离开历史的纬度。正确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需要客观把握中国精神的历史发展。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精神品格,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从古代中国精神到近代中国精神的历史演进过程,只有准确把握这一演进的历史脉络,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中华民族在多民族的共同发展、相互交融中逐渐完成了统一,与这一历史进程相伴随,形成了多民族融合、多样文化协同发展的精神格局,并孕育了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公而忘私、亲仁善邻、谦敬礼让、言行一致、自省修身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吉代中国精神。这些精神蕴含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之中,并成为历代中国人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的文化底色。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经历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沧桑磨难,无数仁人志士探索中国向何处去、中华民族向何处去的艰辛实践,赋予了中国精神以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为实践指向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古代精神和中国近代精神的最好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读本》在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精神时,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培育的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十种精神;在论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中国精神时,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培育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六种精神;在论述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精神时,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培育的小岗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劳模精神等八种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培育的这“24种精神”,虽然各有其形成的特殊时代背景,每种精神的具体内容也都不相同,但它们作为中国精神的现代具体表现形态,都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地联系在一起,都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标示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