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4)6-0051-04 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重要组成环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16号文件”)及其配套文件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2012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改革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自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规律,同时要做好教学的系统设计,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积极推进。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改革背景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全面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社会思潮涌现,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碰撞与冲突。这种发展变化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使他们拥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大学生陷入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困扰之中。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如果思政课仍囿于“以讲为主”的教学框架,容易陷入“学生不爱听、教师疏于讲”的困局,影响课程的育人效果。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改变了过去轻视智育、轻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弊端,但是一定程度上又形成了轻视德育、轻视实践的不良倾向。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要点、满足于各类理论知识考试的过关或高分,就无法形成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不可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创新教育机制,强化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联系,引导学生们在直接参与中感知社会、体验人生,才能有助于学生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培养,进而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偏见,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二)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也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大学生们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不但需要接受理论的灌输与熏陶,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践行。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外化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有一个内化、外化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实现内化、外化并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化与外化是辩证统一的,内化是基础、前提,外化是目的、归宿。实践教学属于外化环节,但是又是前一内化活动的延续、新的内化的动力。 3.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原则。实践教学能够凸显出对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尊重与发扬,将思想政治教育由显性教育转化为隐性教育,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与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寓教于无形。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设计与措施 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北科大”)作为一所工科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建校以来一直重视实践教学,而系统地探索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始于2005年北科大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案》,规定在设置的4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实践教学,同时下发《关于将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的通知》,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社会实践作为本科生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由该课程集中承担起4门思政课的实践环节。同年,北科大还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率先实行“教辅结合”德育模式改革,即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合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1.“三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课程教学为主导的课堂实践教学,通过经典研读、分组辩论、调研成果展示、小话剧、主题班会等形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理论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和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巧妙结合,积极倡导学生融入课堂,并且使学生不走出课堂也能获得相关的感受和体验。以社团活动为依托的校园实践教学将理论学习和公益社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主题,通过项目化管理来推动实践及其成果转化。以社会实践为主体的校外实践教学以“一个主题、若干专题、多个课题”为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指导下学生组建跨专业、跨年级的实践团队,在全国范围开展实践活动,返校后集中进行考核与成果转化。 2.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组织与保障体系。社团实践活动主要在理论社团中开展,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共同指导、各理论社团具体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领导任组长的课程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和整体协调。理论教学指导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协调专业教师来承担;活动组织实施部分由校团委承担;考核环节主要由团委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负责。此外,各学院都设有社会实践工作组,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在保障方面,首先是学校制定相关文件支持实践教学,提高思政课平时成绩比重,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并列入必修环节,不合格不能毕业,成绩达不到75分以上没有保研等资格。其次,学校把思政课专项教学经费、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经费纳入全校财务预算,给予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