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其内核与实质必须是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与实践逻辑而展开,而非对一般意义上的“信仰”的抽象泛化确认,更不是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相悖的诸种混杂宗教信仰的宣扬。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之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受教育者能够在人类信仰的宏大谱系中,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内蕴,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立场和理论边界,科学地甄别一切非马克思主义信仰之荒谬,彰显马克思主义信仰之科学性与真理性,充分释放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具的批判力与解放力,从而让受教育者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和实践的自觉,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路向与实践路径,从根本上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自信。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从其实施方案与具体展开的路向来看,具有两个基本维度: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其中,理论维度的教育,其目的是全面、准确而深刻地掌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维度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从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视角,检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渊源、现实遭遇与困境,以及未来的光明前途,由此自觉地坚守与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两个基本的维度,既承载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本质内涵,亦构成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与逻辑,更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施的路径以及检验其效果的两个基本层面,从而真正彰显马克思主义信仰所具有的科学真理性与实践性品质。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内容与主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特征及其思维逻辑的正确把握与认知,全面而深刻地透视其信仰理论支撑中所蕴含的独特价值立场、思想方法论,提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论的认知程度,引导人们自觉坚持和贯彻这一思想价值原则和方法论,去审视、判断信仰体系中各种不同信仰的实质,进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批判与改造其“现实生活”,从而超越“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对抗性”关系的生产和社会形态所具有的矛盾和困境,追求“人的解放与自由”,实现以幸福生活为根本的价值旨归。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是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追求和传播,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以“现实生活”为支点,以“幸福生活”为价值指向的独特信仰,其内蕴着现实性与未来性,批判性与超越性、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的内在逻辑,凸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与真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张力与现实征服力,让人民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理论“武器”,从而使之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意味着在教育中要做到真学、真信、真行,实现“学”“信”和“行”,即“知”“情”“行”的有机统一。通过教育,首先,要让受教育者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解决思想、观念上的“无知”以及由此生成的诸多错误、困惑或疑虑,真正成就受教育者从“无知”到“真知”、从“浅知”到“深知”、从片面到全面的转变,从而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质与精髓,深刻了解支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支点、理论逻辑的价值原则与方法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批判性与彻底性、现实性与未来性、实然性与应然性的内在高度一致,以及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具的广博视野和深厚的人类解放情怀,完成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自我内在变革;其次,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要主动实现自我价值观的革新与转变,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深度内化,使受教育者能自觉而真正地从“情感”上认同、赞同、崇尚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个体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掌握群众”,进而变成“物质力量”最为关键和紧要的环节;最后,在“知”与“信”的基础上,受教育者能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立场,自觉遵循、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对现实生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抓住这些问题的本质,然后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工作等一系列实践中遵循、贯彻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完成从思想、观念的革命到行动的自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于受教育者从“知之”“好之”到“乐之”的深化与提升,达到马克思主义信仰“知”与“行”的统一。所以“学”“信”和“行”这三个层面,不仅为我们具体标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着力点和抓手,也为我们进一步反思和检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过程中存在或可能生成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更为我们确立了一条检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得失成败的尺度与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论维度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论维度,其根本任务是深入探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真谛,在理论思维和方法论层面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特征、价值立场、理论品质,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念。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论向度,从内容上来看,必须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这一核心与关键,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理论主体、价值原则、理论旨趣和方法论特质,从而在思想、观念上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逻辑与理论内涵,树立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以及由此而生成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判断标准,最终从理论与思维的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现实性与未来性原则。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论向度,就是要从理论层面真正落实与深入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总体理论的本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