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培育和践行》),以鲜明的观点和明确的任务,部署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指南。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党的政治优势,思想政治课是这一优势在国民教育中的落实。发挥好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两者既有区别又相联系。思想政治课不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它是国民教育实施过程中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思想政治课以课堂为阵地,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实现对人的思想教化功能。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党中央有很多的阐述,如“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需条件”、“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可靠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途径”。[1]这些阐述既涉及思想政治工作对党的工作和对社会的意义,也涉及对个体成长的意义,其中,尤其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具有的意义,正是我们认知思想政治工作对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依据。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两大最基本的关系。古今中外,不管社会制度的形态差别,还是发展时代的历史差别,人际关系始终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不仅统治阶级关注这个问题,而且社会所有的阶级和阶层都会因人际关系处置的张力影响自己的生活。人类发展历史中,协调人际关系的思想在文明构建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和思想家的理论智慧,为解决善处人与人的关系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想,衍生出一整套人际关系协调的原则和要求,由此形成的伦理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包括年老长幼、君臣父子、夫妇关系、兄弟关系以及朋友关系等)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中国传统文化的封建主义内核,决定着其践踏人性、压制个性的思想糟粕,但其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功能有效显示,则为当代中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启示。人际关系不仅有着物质的利益关联,而且更有着精神的交往需求。为人处世如果以利益追逐为原则,精神贫乏就陷人际关系于扭曲的泥潭之中。 经验表明,思想教化是任何社会维系正常秩序不可或缺的手段,因为人们价值观的树立仰仗思想的教化成效。人类发展史上,以设置学校机构为主体的教育演变历程,从一开始就寓知识学习与道德养成于一体,“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2]由此而言,学校教育的功能不只是获取知识,还在道德养成上担负价值观培育的职责。 传播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从传播开始。所谓社会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人们在行为准则中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最基本的观念。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告诉人们判断事物是与非的标准,树立应该赞赏什么和憎恶什么的界限,是道德规范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核心价值观反映人们处置社会生活的道德遵循,因此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内涵,在历史发展中具有传承性的特征。但是,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又有着很大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思想总是受到特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制约,所以道德规范以什么样式表现出来就会有本质上的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们道德规范的表现样式,是以社会主义固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为基础的,具有其自身的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的定律在于精神塑造。人们总有一种误解,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一种说教,有意无意形成抵触和排斥感。其实,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有各自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而且它的体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现时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国民教育,在国民教育中融入思想教化也是普遍的规律,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如此。对于社会来说,思想政治工作不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它是一个客观存在,关键是从什么层面上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以及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可或缺。党中央将“以人为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则,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关注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精神世界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不像物质世界的问题那样实在,但却对人的行为举止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学校作为国民教育的固定机制,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融入其中。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受教而育伴随终生。家庭、社会也是人受教而育的场所,相比较而言,学校教育是一种标准化的固定机制,它的运作有确定的规范,它的功能可以实际的评估。因此,现代社会的进步使学校教育成为每个人享受文明甚至标示文明程度的必由路径。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人的素质养成,素质包括人的能力和涵养两个大的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3]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中指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这些指示明确强调了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