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3)12-0018-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当代大学生思想灵魂的科学,如何在大学生中加强和改进“三观”教育,已成为当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必须形成一个系统,其建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三观”教育的目标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系统,并使它能在整体上统摄民族精神,成为全体人民追求的目标,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也不例外。根据“三观”教育本身的多层次特点和大学生“二三观”教育的现状,这一目标系统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最高目标——在大学生中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人生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共产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社会理想,是最先进、最崇高的理想,“拥有最多的能够长久保持的因素”[1](P133)。它是现时代“三观”教育中最高层次的人生理想,也是大学生应坚持的最高层次的人生理想,它能对其他较低层次的人生理想起统帅作用。这一崇高的人生理想还决定了我们的人生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谋福利,而不是为了自己狭隘的私利。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必然要以这种人生理想和人生目的作为“三观”教育系统中的最高目标。 2.现实目标——在大学生中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人生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三者统一于振兴中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社会主义既是人类追求的崇高价值目标,也是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艰难曲折作出的伟大历史选择;集体主义既是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体系的中心环节;爱国主义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人生观教育中基本的道德规范。所以,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人生价值观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三观”教育的现实目标和主旋律。 3.具体目标——在大学生中努力进行一种预期的新型职业目标教育。即在校学习期间,从提高基本素质入手,使大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专业思想,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努力掌握必备的科学技术知识,进行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从而使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更加具体化。 二、大学生“三观”教育的调控系统 在大学生的“三观”教育中,如何从观念、环境及主体行为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控,将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三观”教育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所以研究大学生“三观”教育的调控系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观念调控。如何从指导思想上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大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是当前大学生“三观”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主要应从观念上调控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教育必须坚持,但理想不等于现实。在实施大学生“三观”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既应当教育学生为理想社会而努力,又应该让学生知道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通过向学生如实地介绍社会现实,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现实的方法,从而认清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努力提高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力,为实现理想社会而奋斗。 第二,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大学生“三观”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处理好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多不等于能力强,要防止片面追求书本知识的倾向;同时也不能以提高能力为借口,忽视课程学习。 第三,处理好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教育他们注重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把自己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在共同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第四,处理好名利与奉献的关系。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摆正奉献与名利的关系,将奉献与服务放在第一位,当祖国、人民、社会需要奉献甚至牺牲个人名利时,应毫不犹豫地作出正确的选择,真正体现自我价值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 第五,处理好竞争与守法的关系。开展大学生“三观”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但同时也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以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2.环境调控。环境对大学生“三观”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三观”教育必须渗透到各种环境之中。 第一,范化经济环境。市场经济对人们生活的渗透是全方位的,其中既有积极向上的东西,也有消极低下的方面,它们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只有建立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大力宣传优质服务、顾客至上、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社会效益第一等,坚决克服和抵制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假冒伪劣等不正之风,才能使正气得以发扬,邪气得以遏制,才能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良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