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997(2013)9-0008-07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只有正确地认识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并以史为鉴,察往知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在进步发展中都重视自己的历史,都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在我国社会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其中,以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的文化采取轻蔑的、否定的态度,甚至把历史特别是把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说得一无是处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危害甚烈,引起了关心党和国家命运的人们的关注和忧虑。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及其特点 在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是作为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持“全盘西化”论者往往对民族文化、历史遗产采取轻蔑、虚无的态度,表现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全盘西化”主张的陈序经就声称:“西洋文化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政治上,教育上,宗教上,哲学上,文学上,都比中国的好。”他提出:“今后中国文化的出路,唯有努力去跑彻底西化的途径。”[1]胡适同样主张以“西方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出路,而他的具体方案则是要求仿照“美国模式”。这种“全盘西化”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同文化复古主义一样,都不能正确反映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要求,是同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相违背的,因而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抵制和批判。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特别是人民革命的胜利,使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极大发扬,因而在一个长时期内,这种错误思潮受到了抑制。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我们党拨乱反正,转入现代化建设和改革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开始在中国泛起。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从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中国人的落后性,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 应当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低潮、西强东弱态势明显的形势下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以苏东剧变为标志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急剧转入低潮,这不能不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走向。应当肯定,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中央推行一条自我否定、自我丑化的机会主义路线。它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而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抹煞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则起了先行的作用。前有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后有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新思维”,使得颠倒历史、混淆是非的种种歪理邪说大行其道。戈尔巴乔夫的所谓“改革”,实际上是自觉的改制。他认定,已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的垄断,是“极权的”、“专横的”、“官僚专制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要“告别过去”,“形象地说,应该炸毁一切”,是要“根本改造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2]这就是说,他要从根本上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取而代之的就是他所鼓吹的民主社会主义,即按照西方模式重新创立所谓新的社会制度。他们制造了所谓十月革命不如二月革命,二月革命不如斯托雷平改革,使革命不如改良、苏联不如沙俄、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谬说甚嚣尘上。历史被糟蹋到如此地步,现实的社会制度也就失去了它的依据。这样,整个党和社会的理想信念就动摇了。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斯大林,一路否定下去,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完全搞乱了,最后“城头变幻大王旗”只是一夜之间。这是当时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层中叛徒集团自上而下掀起的一场否定苏共和苏联革命历史的恶浪,导致人心涣散,信念破碎,最终使雄居世界的第二强国、为人类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主义苏联毁于一旦。值得注意的是,在苏联演变过程中,不但可以看到西方反共势力的作用,而且他们也极力利用这一历史事件,制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失败论”、“死亡论”、“终结论”。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和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就成了这股世界范围的“告别革命”思潮的代表作。这一惨痛的历史悲剧,深刻说明在社会主义遭遇困难和挫折,历史的列车急转弯的时候,会有一些人丧失信心,悲观失望,企图另找出路。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重新泛起,正是同这样的国际背景相关联的。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有些人利用我国改革开放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要把中国引向适合西方需要的资本主义发展方向。他们在“反思历史”的名义下,利用我们党经历的曲折,任意夸大党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蓄意歪曲历史,制造思想混乱。改革开放以来,从北京“西单墙事件”到1989年的政治风波,以及这些年来出现的“告别革命”思潮,可以说都贯穿着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改革要求。其基本主张是:在经济上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要求全面彻底地实行私有化;在政治上鼓吹多元化,要求实行多党制、议会制;在意识形态上要求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很显然,这种改革观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化,就是与国际反共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相呼应,并按照西方的模式和价值观,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泛起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带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而所谓“告别革命”论,既是这种思潮的集中表现,又是它不加隐讳的真实目的。在他们看来,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一些人拼命渲染革命的“弊病”和“祸害”,在一本名为《告别革命》的书中,对革命作了这样的描述:“革命容易使人发疯发狂,丧失理性”。“革命残忍、黑暗、肮脏的一面,我们注意得很不够”。“革命是一种能量的消耗,而改良则是一种能量积累”。“改良可能成功,革命则一定失败”。“中国在20世纪选择革命的方式,是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其在反对所谓“激进主义”、推崇保守主义的名义下,否定革命,颂扬改良。他们把近代中国凡是追求变革进步的都斥为“激进”而加以否定,而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则被称为“稳健”而加以肯定,断言是“激进主义”祸害了中国,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他们否定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的进步性,抬高洋务运动,贬低戊戌变法,抬高清廷的“新政”,贬抑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有些人则对近现代史下了这样的断语:“谭嗣同是近代激进主义的开头”,“现在看来,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相当大。这一效应影响到革命派,甚至可以说一直影响到现在”。“辛亥革命是搞糟了,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清朝的确是腐朽的王朝,但是这个形式存在仍有很大意义。宁可慢慢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着它迈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而一下子痛快地把它改掉,反而糟了,必然军阀混战”。正是经过这样的“重新评价”,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09年历史,因革命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获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就从根本上被否定了。从这里也可以使我们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把“重新评价”的重点放在近现代史的原因,就是为了否定革命,为了否定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