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12)04-0019-05 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其人生走向和价值追求对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和主导价值的传承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人的价值认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就必须要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形成过程,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路径。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形成过程 所谓“认同”(identity)是指“个人与他人、群体或被模仿人物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1]。本文认为,认同是指个人的行为思想与社会规范或社会期待趋于一致。因此,认同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主体对客体作出的一种反应。价值认同是指价值主体通过价值认知、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活动不断改变自身价值结构,把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价值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并外化为一定的价值行为的过程。这种反应既表现出一种动态的过程(即认同过程),也体现出一种静态过程(即认同结果)。动态过程则包括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过程;静态过程则表现为表层认同或深层认同。分析和把握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过程,是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有效性路径的前提。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动态过程 首先,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价值哲学意义上的认知是与价值评价相区别的价值认识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人们通过认知的方法获得价值认识的过程。人们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或价值体系、产生价值认同之前,首先要对这一价值体系有一般的认识和了解。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是受深层次的、根本的认知变化的推动,也就是说,青少年推理方式的变化使得他们的认同系统产生发展和变化。因此,要让大学生形成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首先必须让大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本质,这是大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前提。当大学生接受来自教育者传授的教育信息时,通过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加工这些教育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依据自身主观或客观的评价标准,比较、筛选、分析和判断这些教育信息,将新获得的知识信息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大学生只有通过联想、迁移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因此,实现认知认同从感性认同向理性认同转化是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关键。因为感性认同只是一种表面的、初级的认同,它具有直接性、表面性和不全面性特点,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理性认同是在感性认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分析、加工和处理教育信息,并通过判断、推理进行一定的评价和选择,知其所以然。因而理性认同具有间接性、深刻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把感性认同转化为理性认同。这是大学生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基础。 其次,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是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认识基础上,对自己或他人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进行评价、选择时所产生的满意、喜爱、肯定等主观体验。人的情感认同与认知认同是既相联系区别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是伴随着其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而产生发展的。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一经形成,就会对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起着引导和深化的作用,并对其行为践行有巨大的催化、强化作用。 大学生在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的阶段不仅包括简单的价值认知,还包括一定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成分,它是大学生理性思维和价值选择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由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发展到核心价值体系情感认同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价值认知—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的过程。 最后,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即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自觉地践行这一价值体系的过程。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过程中,只有使大学生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即产生行为认同,才能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一旦产生,就会加强、固化大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此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价值行为方式经过实践得以巩固成为习惯之后,亦有可能在新的情境中发生迁移作用,能自动按照已经习惯化的价值行为方式行动。因此,实现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是认同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形成的静态过程 首先,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表层认同。表层认同是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表面认同,这种认同因受价值体系认识的局限,仅仅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来自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认识不足,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领会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源于教育者在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讲解不透彻、不深刻,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理解不到位。其结果是,大学生学习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学分。这样,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就非常肤浅,更谈不上会自觉体现在行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