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11-5381/D(2012)-04-40-03 促进军人道德内化是军队道德教育的着力点。军人道德内化过程中,情感体验起着强大的催化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和精神力量的核心与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倘若官兵对道德知识、道德规范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就无法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觉的行动。情感体验在军人道德内化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军人道德内化的关键环节。 一、情感体验的本质内涵及其在军人道德内化中的作用 “体验”一词的语义出自《淮南子·汜论训》“故圣人以身体之”。《荀子·修身》中也提到“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现代汉语词典》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这说明体验的过程就是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认识周围的事物既是体验的过程又是体验的目的。在心理学视域中,体验是由感受、情感、理解、领悟等诸多心理要素构成的,是在对事物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从教育学视野看,体验首先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军队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官兵在接受和认同社会、军队所要求的道德知识与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并自愿将这些要求和意识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为依据。这一转化过程实质就是军人道德内化的过程。在道德内化中,情感不仅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而且在个体道德形成的完整过程中始终具有特殊的价值。 首先,情感体验是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教养的重要途径。知识在我们的头脑中有两套系统:一个是显性知识的系统,包括用语言方式可以表达出来的符号、概念、命题、图式、公式和事实等;另一个是隐性知识的系统,主要包括待人处事的态度、价值观、习惯和信念等。前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后者就是所谓的“教养”。拥有知识并不意味着拥有教养。只有当知识能够渗入到性格结构之中,体现于日常、细微、不经意的言行之中时,知识才转化为教养。实现这一转化的必要中介是丰富而深刻的体验。道德知识表面上是静态的,一旦官兵用心去体验、去感受、去探索,它便被激活,具有鲜活的生命和意义,并最终转化为教养。 其次,情感体验有助于道德教育目标实现外部需要与内部需要的统一。传统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为了满足外部需要,较少关注官兵的现实生活,或无力实现对官兵精神家园的关照。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只有首先从内心体验到道德之于自身的价值,然后才谈得上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开展的有效性。在体验中,官兵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角度考察、领悟道德规范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将自己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需要,融入到集体中大多数成员共同的生存、发展的需要系统中去。通过道德体验,官兵认识到作为个体必须与部队集体的需要在总方向上相一致,只有这样,官兵个体才可能得到集体的接纳,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官兵感受到道德的功能不只是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通过这种约束、规范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成长空间。于是情感体验将官兵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与部队道德教育的目的统一起来,实现道德教育外部教化和个体关怀的有机融合。 第三,情感体验有助于道德教育重心实现道德理性向道德情感的转变。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组成的。毫无疑问,道德认知是品德形成的基础。但是,道德知识能否被纳入道德信念,取决于情感认同的程度。因此人的情感素质及其发展水平往往从更深层次上表征着人的道德面貌。从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恶性案件看,案犯身上看不到作为一个人起码应有的同情心、怜悯心和对生命的敬畏心,其人性中的恶已膨胀到无以遏制的程度,道德情感严重缺失。这些案件从反面告诉我们,人如果丧失了基本的道德情感,会变得怎样的冷酷和残忍。所以,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加强道德情感的培养,提高官兵的道德移情能力、道德智慧和道德敏感性。 当然,强调道德教育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并不是否定道德知识的传授。道德教育要在传授道德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官兵进行深刻的情感体验,提高官兵的道德领悟能力,通过情感体验把道德教育的目标和道德教育过程连接起来,发挥情感体验在道德教育各个环节中融通整合的作用,把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各环节有机统一起来。 二、对军队道德教育及情感体验的认识 从理论上来说,道德学习可以分为道德事实的学习、道德规范的学习、道德信念的学习。道德事实的学习属于一种知识性的学习,这种学习需要运用逻辑和认知的方法来进行。道德规范的学习是在道德事实学习的基础上,将知识性内容内化为个人的需要,这种学习离不开情感体验。道德信念的学习必须通过个人反复的实践体验去领会掌握,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相比较而言,道德事实的学习是一种认知性的学习,而后两者更关注个体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当前军队道德教育也表现出一定的“认知倾向”,进行道德教育时更多是用道德知识的传授来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在青年军人成长的过程中,灌输式的教育是必要的,理解基本的道德要求,把握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都要通过实实在在的理论传授才能达到效果。但是,如果在讲授过程中方法单一,不能引导官兵进行探究、思考、领悟,割裂了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连续性,青年官兵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教育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应该说知识传授为体验教育提供了基础,一个人只有明白了最基本的常识和道理,才能去深刻地体验。情感体验则将传授的知识内化到受教育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情感体系之中。缺乏情感体验的融入,传授的知识或许能在大脑中留下痕迹,但无法在心灵中留下震撼。在实践中我们要把道德知识传授与道德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不仅要求官兵掌握道德知识,更要用心灵去捕捉、感悟和体验道德知识的精髓,使知识变成有灵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