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教育何为?首先,需要我们弄清楚“公民道德教育”的概念。笔者认为,“公民道德教育”可以分析为两个基本内涵,即“公民道德的教育”和“公民的道德教育”。前者是指对作为社会公民身份的道德的培育,其内容更侧重于与公民身份相关联的道德教育,即体现于公共领域道德的教育,它具有鲜明的现代社会的时代特点;后者则是指对公民所应有的全部道德素养的培育,具有一般道德教育的性质。 加强“公民道德的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而言,两种公民道德教育都很重要。相较之下,“公民道德的教育”则显得更加重要与迫切。我们不难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发现这一点。 从历史的维度看,进行公民道德的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清末民初开始,梁启超、陈独秀、蔡元培等思想家就曾针对中国社会有“私德”而乏“公德”的特点,大力倡导“公民道德的教育”。梁启超指出,中国传统道德观历来只讲私德不重公德,所以“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对立国来说,比私德更重要,因为公德是各种道德的源泉,是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 蔡元培则认为,公民道德教育就是法国大革命所确立的自由、平等、博爱(亲爱)。他说:“何谓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揭者,曰自由、平等、亲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他还说:“尚公德,尊人权,贵贱平等,而无所谓骄谄,意志自由,而无所谓徼幸,不以法律所不及而自恣,不以势力所能达而妄行,是皆共和思想之要素,而人人所当自勉者也。”可见,蔡元培认为只有把公民道德建设好,才能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的共和理想,才能复兴国家和民族。 应该说,人格独立、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等公民道德价值,是那个时代转型期中国思想先驱们的最响亮的呼号,他们希望通过公民道德建设,重塑中国国民的新人格。 但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久远,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塑造出的小农人格一直是国人的最主要人格特征之一。即使到现在,虽然我国经济成就世人瞩目,但现代化的核心目标——“人的现代化”仍远未实现,“五四”运动前后人们反复呼吁培育的公民人格仍然是十分陌生和遥远的教育目标。“小悦悦”、“地沟油”等事件暴露出的问题,与其说是具体道德的缺失,不如说是中国社会对个体生命安全、尊严等现代道德价值长期冷漠、公民道德教育长期缺失的必然结果。因此,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应该说,只有培养出具有公民道德的合格公民,我们才能逐步完成“人的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现实地看,“公民道德的教育”更显重要。如今,市场经济的负面价值影响、现阶段社会制度本身的某些缺陷,以及社会不公所引发的负面情绪等,都成为公民道德缺失的主要推手。一方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公共道德冷漠,回避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常常因特定事件,迅速地由沉默的“顺民”演变为不信任任何民主、法治程序,甚至公然违背和破坏社会民主与法制精神的“暴民”。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维护稳定的成本极高,根源既在于社会制度的缺陷,也在于公民道德素养的缺失。因此,加强“公民道德的教育”实乃当前促进科学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任务之一。 就教育而言,今天的中小学生,再过十年、二十年,就成长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年公民。如果要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取得更大的发展,那今天的中国教育就必须立即(而不是未来)、迅速地肩负起培养与未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相匹配的主体人格素养的重任。因此,无论是当下的分析还是未来的前瞻,加强公民教育,特别是加强“公民道德的教育”,是我们基础教育当前最重要的使命。 从横向上看,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公民道德的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当代教育的特征与趋势。有英国学者认为,对于公民教育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与公民权利相匹配的“公共”德行的教育,因为它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多元社会稳定的向心力。在美国这样一个强调公民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国家,对于公民的责任和公民美德的培养更丝毫没有放松。在《美国民主教育之目的》报告中,教育目标就被分为四大类: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经济效率、公民责任。其中,“公民责任的目标”包括12个方面:社会正义、社会活动、社会了解、审慎的判断、容忍、维护公共资源,等等。 正因为此,有学者把citizenship(公民)一词中的ship(船)解释为如“船”那样的载体①,“公民身份”首先装载的是臣民所没有的公民权利,与此同时还装载着公民的责任、道德、自律、承诺、信任等。当这艘“船”平衡丰满起来的时候,也就是负责任的好公民诞生的时候。 呼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 努力加强“公民道德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就教育系统而言,主要应当考虑以下几个着力点。 1.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国家战略。 “公民道德的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涵之一。加强“公民道德的教育”,就必须对“公民教育”概念及其重要意义有理性、清醒和科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