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E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774(2011)05-0099-05 人文素质教育是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包括人文学科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人类意识教育,而且包括人的精神素养教育,即以提升精神境界、完善人格尊严、张扬独特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对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推动价值。新世纪新阶段,搞好人文素质教育,着力建构符合时代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人文境界,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文明风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信仰确立中端正人文境界的科学导向 思想理论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人们深层次的思想问题,特别是理想信念问题,也即信仰问题。信仰是人类关于“应然”的一种价值追求与价值形式,信仰构建必须端正人文境界的科学导向,才能超越对人及物的依赖,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人们的人文境界,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确立科学的信仰,信仰的确立离不开现实条件。我国是一个长期以自然经济与半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其所形成的传统文化也是以血缘宗法为核心的保守、落后的封建文化。尽管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封建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并未绝迹,在一定条件下仍能影响许多人。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一些人十分眷恋过去那种普遍贫穷基础上“富有安全感与安宁感”的生存状态,思想深处仍停留在靠“救世主”摆平一切的“人的依赖关系”发展状态上,向往或信仰的目标也是这种“人的安全发展状态”。同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资金、商品的大量涌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撞击着我国社会既有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信仰领域的多元化状况突出,不少人相信“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法则,信仰“物的依赖性关系”上人的发展。显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自觉摒弃关于人的发展的错误认识,端正人文境界的科学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此,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1]294信仰同理想、信念一样,是观念形态文化的核心,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人们信仰的建构只有立足于当代坚实的土壤,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现实支撑力。 新世纪新阶段培育具有独立人格与自主精神的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冲破自然经济时代“血缘关系”对人的束缚,解除计划经济时代“阶级”对人的符咒,摒弃资本主义思潮过度“物欲化”的追求,使人成为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大显身手、人文境界不断提升、内在素质不断提高的人,通过坚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教育,建构科学信仰,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与时代要求相一致的理想信念。中共中央在1999年9月29日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把理想信念作为核心内容”,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思想理论教育的方向和重点。因此,理想和信念是思想理论教育之魂,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之魄。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必须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努力构建科学信仰。胡锦涛多次指出:“实践证明,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坚持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形成全党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2]这也是思想理论教育对信仰建构的共性要求,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一元导向,防止思想混乱。信仰属于思想观念,是价值观的核心。作为一定时代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信仰因人的社会地位、教育、所处环境不同而表现出多样化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样化的社会存在必定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但作为一定历史阶段人们关于自身发展“应然”状态的总体追求目标即主导信仰不能是多元化的,否则会导致思想混乱与社会动荡。这就需要思想理论教育通过倡导主流信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加以正确引导与规范。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要适应多样化的客观存在,把握怀疑、自主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承认多样价值观和多种信仰现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主导信仰引领多样化思想观念,发挥思想理论教育的一元导向功能。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3]33当然,思想理论教育坚持社会信仰导向的一元,并不是排斥和否定多样的存在。相反,应对多样化信仰抱宽容态度,在引导中坚持科学精神与批判精神的统一,做到以理服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信仰的一元价值观,是整合多样化思想观念后,通过理性批判、扬弃、超越,找出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确立人们共同理想的结果。思想理论教育的一元导向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来引导社会思想观念、凝聚人心,旗帜鲜明地使人们对提倡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有清晰的认识,使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建立在坚实理论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