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1)09-0026-05 社会学家孔德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意识,如果他回顾一下他自己的历史,他在儿童时代是一个神学家,在青年时代是一个形而上学者,在成年时代是一个天生的哲学家。”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也是对形而上学很感兴趣的动物,这种理性能力使得人们能够建构一套精神信仰用来解释世界、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是人之为人的一个本质特点。信仰是人们对于某些观念或命题强烈的、不动摇的信念,如“好人有好报”、“明天会更好”等。有些信念虽然不一定能被经验所证实,但相信这些看法会让人过得更轻松、更幸福。因此,信仰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层结构,发挥着对人类思想的引导作用和对人类行为的激励作用,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力量。信仰包括很多方面,有政治信仰、宗教信仰、道德信仰等,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道德信仰,没有道德信仰可能会从根本上妨碍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在信仰、道德危机凸现的社会转型时期,怎样通过学校教育重建青少年的道德信仰,恢复他们对于道德的信心?这需要对于信仰形成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做些研究。长期以来,虽然人们认识到信仰的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和心理安慰作用,但是人们对于信仰形成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却揭示不够。 一、信仰来源于健全的自我 信仰生长的土壤是什么?笔者以为,从诸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可见,信仰成长于健全的自我,即完整而有整合力的自我,不膨胀、不分裂、不压抑的自我。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努力建构一个正义的个人形象:正义的个人即人的理性、激情与欲望能各得其所,理性能抑制欲望,而激情是理性的盟友,如果激情和欲望勾结起来共同反抗理性的话,个人的灵魂就生病了。柏拉图认为:“美德似乎是一种心灵的健康,美和坚强有力,而邪恶是心灵的一种病态,丑和软弱无力。”“一切的邪恶,正是三者(理性、激情、欲望)的混淆与迷失。”[1]只有当一个人对于自己是朋友,才能和其他人成为朋友。柏拉图启发我们认识到,健康的自我是信仰产生的根基,信仰产生于内心的和谐与力量。一个精神病患者、人格分裂者不可能有精神信仰。如果一个人缺乏完整的人格,自我的一部分经常反对另一部分,陷入自己对自己的战争中,经常矛盾、内疚、挣扎、抑郁、不安,就不会有信仰。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精神沮丧、失去活力的青年比放荡的青年更成问题,“因为放荡的青年,都是生龙活虎一般,精神十分饱满,一旦走上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而精神沮丧的青年则很难做出什么事业。[2]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更详尽地揭示了人类怎样从奔腾不息的本能之中生长出良心和信仰,他认为,自我、超我起源于本我,而人们的生活就处在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和超我(代表着良心)的斗争与矛盾运动之中。新生的婴儿只有原始的本能,而没有自我意识,更无所谓善恶观了。哺乳期婴儿还不能够把他的自我与他自己感情来源的外部世界区分开来。在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中,他学会了区分自己的身体器官和外部世界,开始逐渐出现了自我意识。例如,母亲的乳房只有在他叫喊求援的时候才出现,这样婴儿第一次出现了与自我相对的“对象”,它以外部事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某种特殊行动才能使它出现。儿童不断认识到外部世界是经常出现的、多种多样的、不可避免的痛苦和不愉快的感觉提供的,于是出现一种趋势,把能够变成此类不愉快根源的一切东西与自我分离,把它赶到外部去,创造一个与陌生的、有威胁的“外部”相抗衡的纯粹的快乐自我。这样,自我就与外部世界分离了。[3] 至于代表良心和负罪感的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其根源于人类的攻击本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攻击本能由“被压抑的力量变成压抑的力量,从对象本能发展到自我”,攻击本能逐渐被自我吸收,变成了内向的,“回到了发源地”,指向自己的自我,以良心的形式出现,用“同样严厉的进攻性来反对自我”。[4]超我、良心代表着父母的形象。弗洛伊德认为,在良心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儿童把父母的权威不断内化和自居的过程。 简要地说,信仰是来自于健康的自我,但是仅有自我意识还不够,要形成信仰,自我意识必须要分裂,产生两重性,一种是“主格”的我,一种是“宾格”的我。前者中的“我”是行为和愿望主体,后者中的“我”则是行为承受的对象。很多哲学家指出了自我两重性的不可避免,如休谟、密尔和亚当·斯密等功利主义哲学家都认为要形成“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此类的道德信仰,就必须在个人的心中保持一种“公正的旁观者”立场,能以“旁观者”的眼光严格地、公正地审视自己和他人的利益,而不是对自己的利益更加偏爱。[5]当然,自我的两重性并不是人格的分裂,而是一种思想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是一种以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最终自我还是有力量把外界和内在的各种要求协调起来,趋向统一。如果自我始终只是以利己为中心,只有自我意识,而没有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则无论是道德信仰还是政治信仰都是很难生长出来的。 二、信仰建构的心理历程: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