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11)01-0211-05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提出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问题是中共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化”和“科学化”问题。他说,关于主观主义错误,纠正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P92)。新中国成立后,傅钟首先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是科学”的命题。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著名讲话中专门讲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并着重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化与科学化的问题。1980年6月,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会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思想政治工作要成为一门科学”作为一个命题正式提出。1982年11月,宋任穷在全国党的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1983年5月,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行业职工政研会——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简称中纺政研会)成立,并单独设立了“科学化研究”学组。1988年9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首次在党的中央文件中肯定“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2001年3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举行的“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上,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大科学含量”。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发展过程就是其对科学化的探索过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不仅需要在政治上肯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而且就一门学科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在学理特征和学科规范上作出符合科学化的论证。 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背景 由于受到“唯理主义”的影响和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学研究在20世纪上半叶曾出现的科学化思潮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先声。一方面,“科学”发轫于自然科学领域,科学的概念从一开始就是以自然科学为样板规定其含义的;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蓬勃兴起,人们开始认识到自然科学所揭示的普遍规律,同时也开始了按照自然科学模式去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的尝试。另一方面,教育学科是由国外引进的,其学科地位并不高,甚至有学者对其存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教育学研究者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学术科学化,“促成教育学术为独立的、专门的、严整的、充实的应用科学,使一般人无冷讥热嘲、排斥嫉视、乱发议论、乱作文章的余地”[2]。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学开始了其科学化的探求。 思想政治教育所遭遇的科学性质疑和探索正是在教育学的意义上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也遵循了教育学科学化的逻辑。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般是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开展的,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未形成完整的学科形态时,作为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形势政策宣传服务的,与自然科学相比,这样就容易使人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应有”的客观基础。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所宣传的内容多为国家的方针政策,一般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因而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建立过程中缺乏如同自然学科(如数学和物理学等)一样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再者,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于改造人的思想,而思想观念的隐蔽性使得思想政治观念、态度的变化难以量化和测度,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不可能像自然科学(如生物学和工程学等)那样凸显自身的价值,因此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赢得如同自然科学家那样的尊重和荣誉。最后,人的思想观念变化除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之外,还会受到众多其他因素(如家庭环境、社会风气、人际关系、大众传媒、理论和现实的反差等)的影响,甚至在众多的解释变量中,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具有显著性影响,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像“硬科学”一样在现实中显示出精准的预测性和显著的指导性。以上这些“软肋”必然导致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产生质疑。在此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了谋求学科地位和学术话语不得不走上“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道路。 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相关研究 经过几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学术界已经基本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的共识。但一个思想(包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要想让人接受,必须提出让人接受的理由,而且这种理由是站得住脚的。学者们在论证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过程中,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从研究对象的独立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角度论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及科学性基础。恩格斯曾说:“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固有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就在这里。”[3](P593)毛泽东也曾论述:“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科矛盾的研究,就构成了一门科学的对象。”[1](P309)这些论述影响并代表了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的观点。比如,陈秉公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正是一门对象具有“特殊矛盾”的,研究“一系列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独立学科;这个特殊矛盾就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水平的矛盾[4](P6-7)。李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既不是人,也不是人的思想,关于人们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也不完善,而应该是“关于教育客体科学的思想意识形成、发展、变化规律以及教育主体如何依据客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因此,融合科学的思想意识形成、发展、变化规律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一体的重任天然地落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身上,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从而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定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