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涉及到教育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相关,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即领域发展与功能发展是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动力是指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引起、激发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各种力量的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动力是各种作用力构成的合力系统,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多方面构成的有机结构体系。从系统动力学的观点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动力的系统结构有三个层次:一是宏观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社会各个要素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环境,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动力;二是中观层次,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学校、企业、单位、社区、村镇等,它们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平台;三是微观层次,即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和接受者。在这个动力系统中,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外在动力,第三层次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它们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动力的合力系统。 一、宏观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每时每刻都要接受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影响。依据系统动力学的原理,作为宏观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动力是指社会各子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子系统在外)的结构和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它们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动力系统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作为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动力系统的外动力,它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合力,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运动变化,不同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经济发展所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思想的现实性及其历史发展;他们注重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中的作用,明确地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思想联系起来并考察它们之间的作用。他们认为,思想并不是某种高悬于历史和社会之上的神秘的本源性东西,它是离不开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的物质条件的,它由这种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并反映这种物质生活条件。“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①“人们头脑中发生的这一思想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②因此,必须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探讨思想意识产生、发展和改变的最终根源。所以,作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思想和纠正人们错误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到人们的物质生活过程中去探寻思想变化的根源,切忌不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就妄下结论。 2.政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起着定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是受到一定的思想而且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支配的,所有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而意识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则是通过对指导思想的定向来实现的。作为维护一定政治制度的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就直接方面而言,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通过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宗旨、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等途径对思想政治教育施加直接影响。就间接方面而言,统治阶级总是通过多种渠道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信仰的哲学、伦理等方面产生作用,进而使他们的思想深深打上其政治意识形态的烙印。这种“烙印”一旦被人们接受,就很容易转化为民族的政治心理和政治传统,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文化传播具有教化功能。文化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当一种文化在社会积淀的基础上形成以后,就通过各种社会形式和传媒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思维特点,使人们的思想品德不知不觉地打上了处于其中的文化背景的烙印,影响同化着所属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文化的这种作用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就是文化传播的教化功能,对此,钱穆先生曾经论及:“中国文化最重教育,即政治亦教化,周公之制作礼乐是也。”③其实,不仅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教育性,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也概未能外。首先,某一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就鲜明地表明了这种文化本身所承载的意义,它决不可能仅仅是单纯的文化外壳(符号),而是以其本身所固有的意义去影响接受者,这种影响力即文化的教化功能。其次,从文化的传播与接受来看,传播者之所以选取此种文化式样而不是别的文化式样向外传播,其选择过程本身对接受者而言就是一种教育,影响接受者认同这种文化。“人能够能动地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这种能力简而言之,是通过接受文化而获得的。”④人们正是凭借文化传播获得了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认知能力,也恰好印证了文化的教化作用。文化传播的教化功能不只是使人们增长知识技能,还在于为人们提供社会生活范式和伦理价值观念,因而它所具有的教育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一致的,可谓殊途同归。 4.社会发展的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时代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前,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生态文明作为内容创新的重要方面。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中创造出丰富的人类文明成果,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它们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交相辉映,形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⑤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愈发突出,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生态失衡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安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设生态文明乃当务之急。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因此,将生态意识、生态思想、生态价值观融合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培养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倡导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