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先进人物典范,予以褒奖或纪念,用以引导和教化民众,这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政治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批判继承了这一传统,将其发展为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典型工作(编者注:典型有正面、负面之分。相比较而言,我国典型工作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致力于正面引导。因此,本文所讲的典型工作都是从积极的角度来解读的)并推动其走向广泛和深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典型工作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这就需要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全面总结经验、认真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有继承、有突破,从理念、实践和制度上全面创新典型工作,使之更好地顺应社会要求,更真实地体现时代风貌,更密切地贴近群众生活,更有效地推动科学发展和增进社会和谐。 ◎典型工作发展的历史脉络 建国初期,典型工作对激发群众的主人翁自豪感、责任感,掀起保家卫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起到关键作用。这一时期,雷锋、焦裕禄等典范人物,以及艰苦创业的大庆石油工人、“最可爱的人”——入朝志愿军等英雄群体,都直接来自群众并被群众视为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长期深植于人们的记忆和灵魂之中,成为那个百废俱兴、朝气蓬勃的年代里极具人文价值的历史象征。 转眼到了“文革”,由于政治路线失误,典型工作走入歧途,有时甚至沦为阴谋家和政治帮派所操控的工具。其间,包括典型工作在内的很多意识形态活动是有问题的,有时会为了褊狭的政治目的舍弃真实性,从而恶化了环境,误导了群众,导致人们思想混乱,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典型工作的信心和耐心。 拨乱反正后,典型工作重归群众本位,重焕生机。基于群众对文革灾难的深入反思和对未来前景的美好期冀,陈景润、张海迪等一批典型人物的推出,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奉献精神和建设热情。伴随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鲁冠球等一批敢闯敢拼的企业家、改革者形象被隆重推出,对于当时破除陈旧观念、去除改革阻力产生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进入攻坚阶段,市场经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全面展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由于人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巨变,一些比照传统模式推出的先进典型人物、群体的确很优秀,但却很难再像以往那样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和认同。 进入新世纪,反思仍在继续进入,革新也已拉开帷幕。人们看到,典型工作出现了新的气象:更加谨慎、更加关注普通人、更加制度化日常化、宣传方法更丰富、宣传主体更多元,等等。这预示着典型工作即将迎来新的起点、转机,全新的典型工作局面也已成为现实的可能。 ◎典型工作的巨大成就 整体上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典型工作及其所树立的先进典型全面反映并深刻影响了社会公众,密切配合了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首先,是对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建设的直接贡献。典型工作的目的就是直接、间接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激发、提升受众的道德情怀,引导他们的价值判断、思维和行为方式。长期以来,典范人物和群体一直是引领人们努力向善、积极向上的灯塔,新中国几代人都从中受益匪浅。典型工作、典型形象承载了社会主义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弘扬了爱国、爱党、爱人民、民主、科学、进步等时代主旋律,支撑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是道德体系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极具战略意义的阵地和板块。 其次,间接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为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在多数情况下,典型工作都紧密结合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典型形象及事迹也都来自具体的经济、社会领域。经济建设讲求效率、效益;社会建设讲求公平、和谐。典型工作基本上都是针对上述两方面主题深入展开的。回过头来看,那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们,无不深受典型工作的影响,也无不为该工作增添了新内容。典型还推动、团结了大多数普通群众,引领他们更新理念、踏实工作、提高效率、平等合作、共同进步。因此,在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每一项成就当中,都内涵了典型工作有形和无形的努力。 再次,典型工作也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典型工作有利于引导人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公民教育进而强化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政治基础,也有利于提高公民遵守公德、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而有利于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有效实施。长期以来,典型工作大力弘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主人翁精神、公民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精神,为我国社会坚定不移地发展人民民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社会主义是极具优越性、先进性的社会制度。基于优越性、先进性的要求,典型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是长期的和必须的。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都直接、间接地受益于典型工作,未来也必将继续从中汲取更强大、更持久的建设性力量。 ◎当前典型工作中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应当本着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客观冷静地检讨、系统全面地反思典型工作中的问题。一个时期以来,典型工作和受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效果越来越不明显,这是事实。原因何在?受众有了新变化,典型工作则未能完全适应这一变化。其中,理念问题是最为关键的。不能以新眼光看待群众,不能以现代思维去考察典型的本质,就不可能有方法和体制、制度的创新,就无法支撑典型工作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