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在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改革开放深化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形势的需要,要在系统性上加强和改进。 第一,系统规划设计,明确思想政治工作总体目标、价值体系及实施步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团结奋斗。”这科学地说明了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核心,同时强调这里的“理想信念”主要是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功能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需要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发挥精神支柱作用。但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包括内含的价值体系,只有在生产方式变化的情况下主动调整,才能保持其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进步功能。 第二,分层组织落实,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功能和基层功能相互呼应、相互支持。在不同地方和不同层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具体要求是不一样的,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具体方法步骤也是不一样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功能,在于确立和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维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功能,更多体现的是它的政治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功能,在于帮助基层组织的成员明辨事理,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工作学习能力及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功能,更多体现的是它的思想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功能与基层功能是相互支持的。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功能的良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功能的发挥将是效率不足的;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功能的良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功能的发挥将得不到保证。 第三,优化工作手段,在充分利用传统和现有工作手段的同时,大力运用知识经济兴起过程中新出现和发展的信息工具、信息渠道。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来实现的。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依赖于“一支笔、一个本、一张嘴”来建立和维护自己的思想和信息优势的,而报纸、书刊、广播和影视又是人民群众获取信息、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上述途径,加上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仍然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但最近若干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对上述手段的使用并未达到充分的程度。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随着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必须讲求视听读效果。我们要积极探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运用和应当运用的新工具。 第四,建立评估标准,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评价和效果评价更具可行性、可信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评价与效果评价缺乏系统科学的标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能建立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的评判方法和标准,则它的信度必然受到影响。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不能做到动态变化,则它的效度必然得不到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体系应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动态性。思想政治工作应当起到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总会不断地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变化的要求。如果思想政治工作所运用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是陈旧的、不适应社会进步的,则得不到好的效果。二是层次性。在不同层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方法应当是有所不同的。用相同的内容、语言和方法去对不同的对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显然是不恰当的;而用相同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去对不同层面、不同地方和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评估,显然也是不恰当的。应当看到,我们过去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统一要求和布置较多,一个层面、一个地方和一个单位的自主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发较少。这样,往往造成上面布置轰轰烈烈,下面贯彻层层衰减,最后效果不尽人意的局面。三是数据性。过去我们在提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时,习惯于用“有较大改观”、“有较大提高”、“有显著变化”等定性标准。这样的标准仅仅有定性的标准和语言,是无法真正作出有信度和效度的评价的。现代社会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正在不断引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即使是对人的思想观念、政治态度等因素,现在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用数量来表示和分析。我们应当努力开发出“信心指数”、“政治态度指数”等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指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