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09)05-0014-03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不仅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也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思想理论教育既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也要对如何切实落实这一命题进行广泛探讨。 一、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内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从理论的主体和大众化的表现形式的角度,对其总体价值取向作出的基本定位。这一命题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来理解其内涵。 从理论主体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两种理解。 第一,理论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党的十七大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道路,又形成了理论体系,也是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十七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并同时强调,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教育。思想理论战线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它为更多的普通大众所了解和熟悉,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普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普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修养,从而夯实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基础。 第二,理论主体泛指在当代中国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就是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这个角度上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两层涵义:一是在当代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在当代中国的大众化,不仅要将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或经典著作做大众化的宣传普及,而且要将学术界、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理解上的最新共识进行大众化宣传普及;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最新理论成果的大众化,即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个方面是当前的重点内容和重点任务。 从大众化的具体表现来看,有普及化、通俗化、民族化三种表现形式,三者三位一体、相辅相成。 普及化是大众化首要、基本的要求。坚实的民众基础和主体力量离不开宣传普及,没有理论的宣传普及,就会影响和限制理论发生作用的对象范围。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其为更多的普通大众所了解和熟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想在实践中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就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普及教育。 通俗化是大众化的必要途径,大众化离不开通俗化。列宁曾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1](P467)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人民群众不容易准确理解和把握。这就要处理好理论的经典论述与通俗阐述的关系。宣传教育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大众化离不开通俗易懂,思想理论教育用于表述理论内容的话语既要准确更要明白,既要易懂更要生动。也就是将抽象深奥的理论准确地转化为群众的语言,离人民群众生活、情感更为贴近一些,采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思想被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进而被人民群众掌握和运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民族化也是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融会贯通的民族化过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充分考虑现实国情与文化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语言、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异,即使是同一民族的人民也会因地域的差异,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大众化的宣传普及教育必须考虑这些实际问题,要使宣传普及与各个民族的认知心理和思维模式特质相适应,体现民族特色,贴近地方风情,从而为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大众所理解、所掌握,并转化为他们的行为方式、内心信仰和价值标准。当然,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要注意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整个中华民族的行为方式、文化特质、价值标准、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合理结合起来,使之与中华民族文化融为一个整体。 二、重点突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教育 重视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的宣传普及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用科学理论武装党政干部、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应当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没有新思想、新理论,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事业就得不到正确而有力的推进。然而,尽管这些创新思想、创新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们只要产生就一定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决定它们的实践效应好坏的因素除了其内容的真理性程度外,还与这些创新的思想和理论被从事具体实践的广大群众掌握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思想理论工作者既要善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要善于宣传、教育、普及这些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地理解、掌握,使之最大化地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