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08)12-0104-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也是形成全社会思想共识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对于深化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等学校要落实和实施这一战略任务,就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道德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思想道德问题及由此引发的“道德失范”和“道德困惑”等方面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它们已经波及大学生群体,使得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思想道德问题,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盲目崇尚西方文明,否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有的甚至信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道德价值观,由此而给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健康成长带来诸多消极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从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心存种种困惑和疑虑,有的甚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也产生了怀疑,信念缺失,信心不足,采取被动和盲目应付的态度。他们中的一些人涉足有关道德和人生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内容,往往绕开走,回避大学生头脑里实际存在的问题。要么照本宣科地宣讲一些通用文本的道德知识,要么一知半解、生吞活剥地运用近现代西方价值论或伦理学的方法“另讲一套”,给大学生一种似是而非的“新鲜感”,结果反而增加大学生道德认知方面的混乱,甚至产生误导。这样的思想道德教育,自然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在“道德失范”和“道德困惑”的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这种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在任何情况下,环境条件都不会是影响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及教育者驾驭教育内容和实施教育的社会历史观和方法论。只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失范”和“道德困惑”问题,其实是可以被用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资源的。 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要在传授思想道德教育的文本知识的过程中,贴近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际过程,贴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结合点上把实际发生的变化分析出来,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看待“道德失范”和“道德困惑”等方面的问题,使他们懂得既不能将中国社会发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变化一概归于“倒退”,也不能将这种变化一概归于“进步”,或者规避正在发生变化的思想道德现实。 从这点来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最重要的不是传授某些现成的文本道德知识和理论,而是引导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观察和科学分析道德现象世界的现实。不难理解,这个引导的实际过程也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实际过程,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来说具有“一举两得”的意义,可使大学生终生受益。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理想的内涵。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当前对大学生进行共同理想教育应当围绕“立志成才”来进行,因为“立志成才”既是社会的希望和景愿,也是大学生的希望和景愿,共同理想的实现需要大学生立志成才,大学生个人理想的实现也需要他们自己立志成才。就是说,大学生与社会的一切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立志人才”的理想的实现。“立志成才”不仅体现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共同性特征,也体现了近期理想与长远理想的共同性特征,体现了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的共同性特征。 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应是分析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与大学生的成才与价值实现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和阐明两者之间的共同性特征,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意义上激发大学生发奋读书,立志成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个人理想的实际,分析他们的近期理想与长期理想,政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指出其与共同理想之间的“共同性”特征,说明只有在实现共同理想的过程中才能最终实现个人理想的道理。如果不是这样来进行共同理想教育,那么,就会让大学生感到共同理想教育“与己无关”,结果难以产生共鸣,收到应有效果。 三、有机统一两个“核心”,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创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