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就政治参与能力为目的的道德教育受着传统制度化的学校教育的影响,知识传播在德育中的地位空前突显,掩盖和遮蔽了其本质。走进学生和一线德育工作者的心灵,很容易感受到其所遭遇的尴尬和无奈,作为学校教育灵魂的德育正遭遇价值失落。而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风靡世界的情境学习理论,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是个体参与实践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未来教育将呈现出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很可能这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即教育生态化时代。”①“教育生态化”。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我们思考高校德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即既从德育系统及其外部环境的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开放性以及和谐性等角度思考德育问题,又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实现德育系统及其外部环境趋向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状态。 情境学习理论对生态化德育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末,被如Brown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情境学习理论。它强调知识与活动不可分,关注学校情境下学习活动的情境化内容。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一种工具,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雷斯尼切(Resnick,1987)在美国教育研究会就职演说中批评学校实践存在着将知识抽象并脱离生活情境的缺憾,提出重视校外学习的合作性、情境性、具体性等特性。②在生活中,使用一种工具,除了要了解某些确定的规则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工具使用的场合和条件。因此对待知识不但要知道它的规则,更需要知道该知识工具使用的场合、条件和用途。Brown等人(1989)指出,知识与活动是不可分的,活动不是学习与认知的辅助手段,而是学习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产生于认知兴趣的心理学情境论主要关注学校情境下的学习活动中的情境化内容,即创建模拟真实活动的实习场。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学习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过程,学习者在其中适应文化,并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的身份。情境学习理论将知识视为个人和社会、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强调情境学习的社会性交互作用。Lave和Wenger(1991)把情境学习的过程称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合法”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学习者经验的增加,学习者合法地具有活动中的真实身份,并使用共同体的资源;“边缘性”是指学习者在实践共同体中对有价值活动的参与程度以及成为充分参与活动的成员的程度。③Barab和Duffy(2000)指出,人们在某种现实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还形成了某一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发展认知和身份建构两者不可分离。④本质上,“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这一术语描述了一个新手成长为某一实践共同体成熟成员的历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文化适应与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情境学习中,学习者知识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群体才能得以实现;通过专家、同伴间的互动,学习者获取到真实情境中产生的知识。学习是与群体或者环境相互合作与互动的过程,而脱离个体生活的真实环境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个体与特定的社会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核心所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学习或者传递共同体经验与社会规范,从而不断地锻就意志品质和实践能力,塑造自己在学习共同体中的身份与关系。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情境学习不仅仅是有关学习经验“情境化”,更强调知识的社会情境性,即社会性交互作用。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针对高校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导致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欠缺、社会化缓慢等现状,我国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逐渐发生变化,“从为行为结果而教学的教师中心取向到为认知建构而教学的学生中心取向,再发展到为情境性认知而教学的生态化取向”。⑤生态化取向的有效教学以学习的情境理论为基础,强调个体与其所依存的物理和社会情境的相互作用,认为情境是整个学习中的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⑥由此看来,情境学习理论无疑对有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即应该综合考虑到施教者、被教者、教学内容、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等各个要素,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置于一个开放性的生态化的系统中来考虑。情境学习理论和上世纪80年代“教育生态化”概念的提出,无疑为高校德育的有效实践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即生态化德育。 生态化德育是指高校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环境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为指导来培养个体道德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并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德育知识与其他知识是有很大区别的,它不是从他人那里听来的或从书本学来的间接经验,而是一种直接经验;它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得到体验和证明,并同时包含着个人信念上的认同;因此它不能像纯粹的理论知识那样只通过课堂的讲解和书本的学习来掌握,而应该是生态化地掌握,即德育生态化。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德育生态化内涵如下:一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从教育系统及其外部环境的系统性来思考问题,即把德育放在一个整体而非局部的、动态的而非静态的、联系的而非孤立的、开放而非封闭的系统中来思考;二是作为一种理念,即价值取向,希望趋向或达到高效而最优的状态。“情境学习”强调指向学生所拥有并体验的主体的、互动的、参与的和精神的氛围。基于此,在生态化道德教育领域中,其核心内容即为“生活德育”,力图营造的情境应该充满着对学生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尊重,是一种在特定的情境(真实或者是仿效的,课堂或者是课外的)中实现的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知识的汇聚和文化的融合,学生置身其间能感受到充满内心的崇高而神圣甚至是净化了的圣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