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08)11-0040-04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当前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广大农村正面临着传统道德基础不断缺失,新的道德基础尚未形成的过渡状态,新农村需要新道德。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过程中,如何努力提高“乡风文明”水平,促进农民道德建设,保证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农民道德建设将面临怎样的问题?农民道德建设应采取哪些有效途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构建农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从和谐社会理论来说,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大方面,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新农村,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还必须加快农民道德建设,培养和造就新农民。农业现代化和农民道德建设作为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两者之间内在地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农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民道德水平及其发展状况对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新农村的全面发展发挥着能动作用,如果农民的整体道德水平远远滞后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则它最终必然会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以及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如果不提高农民道德素质,也就无法提高我国国民整体道德素质;反过来,如果农民道德素质能够得到不断提升,它就能为解决“三农”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动力支撑。在农村建设进程中,人始终是决定性因素,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也只能是农村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而农民的道德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农村和谐稳定,低下的道德水平会阻碍农村前进的步伐。这就要求良好的道德准则在广大农村得到遵守,进步的道德风尚得到弘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支持。 (二)社会转型时期农村旧的道德基础不断缺失。当前农民道德建设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物质文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农民道德体系本身的诸多问题,农村道德建设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以往我们把国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放在城市,在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没有像发展经济那样重视农民道德建设,但随着市场经济在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民的道德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农村道德建设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应运而生,诱发了农民价值观、荣辱观及生活态度的嬗变。这些变化最直接的表现是农村传统道德大面积滑坡,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断弱化,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传统的“仁、义、理、智、信、忠、孝、悌”经过不断“扬弃”曾在农村广为流传,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期,以诚信为根本的道德基础在农村还比较牢固,曾涌现出许多爱国守土、乐于奉献的感人事迹。改革开放以来,在一家一户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模式下,农村缺少了经常性的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在物质利益驱动下,广大农民顾全大局、奉献社会的少了,不讲奉献、只求索取的现象多了。在农村一些地方,“三风”(赌博打牌、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盛行。不负责任的现象尤为突出。 (三)农村新的道德建设尚未建立。 当前的农村道德教育处于缺失的状态。无论是传统的血缘群体间的道德传承,还是村委会和村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宣传,都日渐衰弱。农村非正规道德教育呈现出自发性、盲目性和软弱性特点,同辈之间在共同的生活、劳动、交流中相互影响,并没有明确道德教育的观念和目的,农民对到底该秉承什么样的道德并不清楚,对社会主义新道德知之甚少,他们的道德教育是感性的、盲目的。这种非正规的道德教育模式很难承担优秀道德的传承和发展,传统道德原则及善良的风俗习惯正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而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新的道德建设尚未建立。 二、农民道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传统乡村中,存在着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即人们“以己为中心,像石子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差序社会里,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什么关系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1](p.25-35) 在“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中,道德标准、道德规范也因人而异,不具备普遍适用的性质。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传统农民往往更注重对方与自己的亲疏程度,这样,情感因素冲淡了理性判断,血缘亲情代替了规则意识。这不但使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难以为传统农民所接受,而且给倡导民主、平等的乡村变革设置了一道根深蒂固的障碍。 (一)一部分农民的道德水准有所滑坡。市场经济实质上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培养了农民的竞争观念和创新意识,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促使广大农民解放思想,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发展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有的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或外出务工、做生意,或在家种田创业致富。多数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用上了手机电话,但道德水准却出现了严重下降,荣辱观念混乱,是非善恶颠倒,几千年来始终被中华民族所信守和尊崇的一些传统美德,如邻里相助、患难相扶、尊老爱幼、助残恤孤、拾金不昧、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夫妻和睦、亲情、友情、孝道、和睦等,逐渐远离了他们的心灵。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私权意识的兴起或者出于根深蒂固的小农观念,导致农民之间的民事纠纷,如农村耕地承包、宅基地划分、家庭内部纠纷大量发生。很多纠纷在萌芽状态由于没有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与解决而升级为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