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5)12-0066-0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带有根本性和紧迫性的问题,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主要有:在意识形态斗争日益严峻和大学生个性需求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如何正确选择和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上如何既坚持国际借鉴,更坚持中国特色;随着网络技术及其运用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坚持“互联网+”的融合创新;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目标逐步实现,如何以专业化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选择:坚持思想引领与行为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其核心要素就是人的思想和行为,其价值目标就是统一人的思想和行为,既包括统一人的思想认识,也包括协调人的行为,使大家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4年中央59号文件明确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可以概括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坚定他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引导他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即要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在思想上增进“三个自信”,在行为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讲,既要重视思想引领,也要重视行为引导,二者缺一不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看,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之间往往存在两个方面的脱节,一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生思想实际脱节,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指导”;二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脱节,如一些高校将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主要定位为保安全、促稳定、抓就业等。这两个方面的脱节不仅在事实上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难以形成,而且在本质上反映出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目标选择上,必须始终坚持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切实增强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的紧迫感。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的侵压,近些年更是插手我国东海、南海争端,公然威胁我国的领土安全;另一方面,国内“三股势力”借机滋事,新疆、西藏等地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等频繁出现,台独、港独势力也借机不断制造事端,严重威胁着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此外,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许多新旧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一些人的视听、模糊了一些人的判断,需要在理论上澄清认识、在思想上加强引领。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从理论上提升他们的认识,帮助他们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不同层面去认识不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提高思想鉴别力,增强行为抵抗力,自觉地抵制各种非法的、错误的思想侵蚀和行为干扰,勇敢地承担起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人生责任。 二是要切实提高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的自信心。当前一些人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颇有诟病,如有的人认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和内容上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多是些空洞的政治理论说教;也有的人认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和方法上片面僵化,是单纯的命令式、灌输式教育,扼杀了大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等。持这些论调的人还盲目推崇西方社会的道德教育,认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学习和吸收西方社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等。事实证明,从上个世纪80代末、90年代初以来,尽管面临着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以及西方势力制造的各种“颜色革命”等带来的巨大压力,我国社会仍然保持了空前的稳定,实现了社会主义事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其中高校的稳定和大学生所承担起的社会责任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这与我国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拥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成熟的理论教学体系以及专业的思想问题引导、丰富的校园文化养成、鲜活的典型群体示范带动等工作机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心,既要坚持特色,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也要敢于借鉴,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三是要切实推进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的实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必须根据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实践。从总体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并重,需要在实践上努力探索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理论教育如何由“天”入“地”。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如何与学生思想和行为实际相结合,让大学生既能够看到问题,也能够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二是思想引领如何由“虚”变“实”。即思想引领方式要从单纯的灌输式向互动式、参与式转变,在目标要求、内容形式、环境氛围等方面尽可能做到可视化。三是行为引导如何由“暗”变“明”。即在大学生行为引导上从整体性要求向个体性要求转变,由“一对多”变为“一对一”,做到因人、因事进行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个大学生个体都有具体、明确的行为引导。四是教育评价如何由“软”变“硬”。即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使之具体量化为人才培养质量指标,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办法。五是教育保障如何由“弱”变“强”。即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无、可强可弱的认识误区,将之作为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予以保障,在人员配备、场地提供、经费支出等方面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