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本质的基本涵义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多少年来许多仁人智士力图解决的重大社会课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虽然有人对人的本质作了大量探索,但是,并没有获得科学的解决。在人类认识自身的过程中,只有马克思才第一次达到了科学的水平,得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结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具体说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要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生产劳动决定着人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是劳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1]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2]什么是劳动,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3]这就意味着,首先,劳动是一种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其次,人的劳动以使用工具为特征。再次,劳动是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活动。由于劳动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4]由此可见,生产劳动决定着人的社会性,成为人类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第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在肯定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的同时,特别强调社会关系的意义,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问题的总纲,是其全部理论的基础。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但它不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而是人和人按照一定社会关系的结合。人存在于社会关系中,通过社会关系从事劳动及其它活动。离开社会关系,人就不能劳动,人的本质也就根本无法实现,因此人的本质表现为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在什么程度上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而得到实现,都以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为转移。所谓“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结构。主要包括经济关系(也即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和伦理道德关系等等。这些社会关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社会关系网络的统一体,人的本质就是由这些社会关系所决定、所造成的。 第三,人的社会性与人的自然性的统一。所谓人的自然性,就是指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一切属性的总和,主要包括人的生物和生理特征。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世代延续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肯定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但并不否定人具有自然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存在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表现为人通过生产劳动与自然界发生物质变换的关系和人类自身繁衍生殖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表现为生产劳动中所形成的社会交往形式以及其他交往关系。其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人的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不能相互割裂,也不能相互替代。 第四,人的本质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人的本质也不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类迄今已按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轨迹而经历了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的社会关系是各不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社会形态下,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人的本质也有着不同的体现,所以马克思说:“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5] 二、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第一,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人的本质以生产劳动为基础,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同时它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具体内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恰恰说明人具有无限多样的统一性特征。作为特殊的社会存在物,任何一个人的本质都具有许多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满的‘定义’中去”[6]。故此,认识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7]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结合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有针对性地、具体地、全面地开展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结合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就将变成一般口号,甚至流于空洞的形式,就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而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到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则要求把握每个人所特有的、丰富的本质,找出其形成、存在、演化所需的条件,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即使我们不可能完全把握人的本质的丰富内容,但认识这种丰富性并因此坚持全面性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之一。 第二,人的本质的劳动实践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性。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人的生产劳动实践对人的本质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劳动实践是人本身、人类社会及人的本质的全部丰富内容的来源。另一方面人并非消极被动地存在,他是实践认识的主体,他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和认识的全部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人的丰富本质又影响、规定着人的认识和实践,并由此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认识活动,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人的主观能动性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能动性,即能动地对待具有能动性的主体。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厢情愿,一味从自我出发,必须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把他们作为主体对待。人是能动的主体,活动的结果如何,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活动主体本身。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能动性和灵活性,随时掌握有关情况,以便做好工作;另一方面,把思想教育对象作为主体对待,就必须重视对象本身的深入研究,掌握其各种本质特点,也即他的本质的丰富内容,进而认识他的思想转变所需的条件,所遵循的特殊规律,力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遵循这些规律,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