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是有目的地把作为政治道德意识和政治道德规范的爱国主义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学校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在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特别应注意使之贴近客观现实。即教育的目标、内容、运行机制等,必须适应教育对象的思维特点、思想实际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一、注意贴近客观现实,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爱国主义教育普遍受到高校重视。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营造校园健康的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尽管如此,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反映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满意,并不满足。还有的学生提问:现在搞对外开放,奉行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世界市场接轨,为什么还要强调爱国主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远离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回避社会生活中的消极方面的倾向,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因素。因此,重视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分析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找准切入点,贴近现实生活。 1.顾及大学生的思维特点——贴近现实的基础 大学生是有理性思维的群体。他们的思维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带有较强的主体性。他们的理性思维的自我意识逐步趋于系统化,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能够较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常爱使用“我认为……”之类的话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注意了解社会历史演变的规律,希望知道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自己如何奋斗和成才。第二,带有较强的批判性。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评价,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善于把一切放到事实和真理的审判台上进行裁决;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们喜欢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敢于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喜欢质疑、探索和猎奇,勇于争论和大胆设想。第三,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开放特征。他们能灵敏地吸收时代气息,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接受人类进步的思维方式;思维的“触角”不局限于一个方向、一个框架,而向四面八方纵横驰骋。他们看重现在,从现实出发思考问题;瞩目未来,总是以最大的热情憧憬着未来,最大限度地向着未来开放,而对过去则很淡漠,常用调侃的态度来看待过去。 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青年大学生思维的这些特性出发,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引导他们懂得: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是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与内涵的。只有不断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才能有力抵制社会现实中的假恶丑。如果爱国主义教育只采用简单空洞的说教方式,或者说远不说近,说古不说今,说政治、军事不说经济建设,说他人不说自己,离现实太远,没有形成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就会呆板、空洞,苍白无力,青年学生也就不爱听、听不进。 2.扣紧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贴近现实的前提 大量的事实表明: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观念的状况与他们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看法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他们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看法越积极,爱国主义观念就越强。如何培养大学生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积极看法,以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观念?这就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结合青年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同的社会环境对爱国主义教育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激荡着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注入活力,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化。其积极作用无疑是主要的,但也不能不看到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推进的积极昂奋的主旋律,一些消极落后的现象也在蔓延滋长。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责任心、正义感淡化,道德水准下滑等等,这些负面影响,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巨大冲击。 在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坚持“灌输”,又要加强引导,摆事实,讲道理,联系实际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把握社会现实,把握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只要摆出的事实充分、真实、具体、有力,就能以事实教育人;只要讲的道理透彻、入情、合理,就能以理服人。必须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的转换交替时期,社会上之所以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看不到或回避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是不符合辩证法的,唯有正视它,方能有效地加以抑制,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举措,因为我国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它要求人们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主体,必然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与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贴近现实的桥梁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空泛的。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针对不少大学生中存在的“只要能使国家尽快富强就行,何必一定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爱国不一定要爱社会主义”等不正确看法,以及对“社会主义必将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产生怀疑、动摇的思想状况,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理直气壮地把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头等任务。要使广大学生深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应该而且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邓小平同志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爱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爱什么呢?”〔1〕要启发学生把新中国国富民强、繁荣昌盛,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实与旧中国那种贫穷落后、受人欺侮、满目疮痍的历史进行对比和分析;把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安定团结、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形势同资本主义国家两极分化、动荡不安和充满虚伪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状况相比较,进而加深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认识,真正明白“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2〕,坚定“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