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677(2006)04-0115-05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本文力求以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为出发点,努力寻求认识这些新问题的新视角和加强这一工作的新对策,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一)网络文化传播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文化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形成巨大的冲击。这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种种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网络文化的传播给大学生带来了广泛的知识信息,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同时,许多新的问题也与之俱来。比如,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现象,客观上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精神垃圾的泛滥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信息发送和传输渠道的特殊性、个体性,增加了正确的信息导向的难度;网络信息的复杂多样性,容易诱发一些新的思想、心理和道德问题;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技术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习掌握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技术。面对网络信息传播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学生作为行为主体的角色转换,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是当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贫困生数量增大产生的影响 1999年至2001年,全国各高校每年分别以47%、25%和17%的比例实行了空前大规模的扩招,与此同时,大学学费也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1998年全国高校平均每年学费仅为50元,而2001年的水平已接近5000元,增长了近100倍,这还不包括公寓费和其他各项杂费[1]。据《焦点访谈》报道,截至2002年6月,全国共有142万贫困大学生,而2005年我国高校贫困生总数更是高达300万,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全国高校,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的西部高校里数量巨大的一个群体[2]。大学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中的贫困群体大多来自农村或城市失业家庭,贫困生数量增大的本质其实是我国目前较为严重的城乡差距和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现象的反映。 虽然许多高校都基本形成了以奖、勤、贷、减、补、助的多渠道、多方位的帮困助学体系,为大学生贫困群体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但是,高校和社会对贫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力度却远远不够,使得贫困生在心理和行为等各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贫困生的心理状态方面,他们普遍表现出自卑、自闭、敏感、偏执、缺乏竞争和参与意识等典型的心理亚健康现象。在其行为状态方面,他们大多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对身边的同学缺少主动的人际交往、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持有极端的看法、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形势下不能很好地展现与推荐自我、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使贫困大学生在校园竞争中长期处于下风,在各种评比中他们很难得到崭露头角的机会,尤其是在大学最后一关——就业过程中,贫困生往往容易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而当他们重新回到社会上去的时候,其实就是重新回到一个社会底层的贫困状态。自己受过了高等教育,但在社会地位上仍然没有任何改进,这必然导致其心理出现严重失衡,从而增加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我们必须看到:如果贫困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认识上的怀疑与仇恨没有解除,或是他们始终不能获得改变自身地位的平等机会,尽管他们在学校里可以享受国家“保姆式”的待遇,但是一旦社会矛盾激化,他们也许就会成为抗争的领导者,因为拥有知识将帮助他们轻松成为众人的拥戴者。正所谓“十年后的经济就是今天前的教育”,今后社会的安定或许正是由今天在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学子们所决定的。因此,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关注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扶持上,高校要本着对社会、家庭和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对他们的全方位教育;社会更应该为他们提供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以帮助他们真正从“因贫而困”的状态中走出来。 (三)大学生在校外租房的影响 教育部2004年6月22日发出《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解决住宿问题,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已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应要求其搬回校内住宿;对极少数坚持在校外租房的学生,要向他们耐心说明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对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并逐一登记,建立报告和承诺制度,说明租房的原因、房屋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承诺加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自我保护,经本人与家长双方签字报学校备案。要切实加强学生校外租房的管理,决不能留下管理和教育工作的空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