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 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917(2003)01-0014-04 我认真读了董学文主编的《文艺学当代形态论》这部优秀的文艺理论著作,从中高兴地看到作者以科学、严谨、发展的观点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现状的胆识。书中大胆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今遇到的严峻挑战,探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展的取向、趋势,以及取得的成果和仍然面对的问题,比较系统地梳理并辨析了当今世界尤其是西方各种文艺思潮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传统文艺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了文艺学“当代形态”论。 《文艺学当代形态论》是我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史上的一部应时之作。难能可贵的是,在西方文艺理论大量涌入,人们处于困惑、迷茫的状态下,该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唤醒迷茫、走出困惑的理论论述。 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因为外在的物质世界是在不断发展中改变着物质世界自身,而认识和把握外在世界,并给予外在世界的发展以理论的解释与指导,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之所在。同样,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是在文艺的不断发展中,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规律与外在状况并给予理论的解释与指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质,就在于它是以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为灵魂的。 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面对的是当今复杂的、多样化的世界。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必然形成多样化的文化形态;由于世界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历史隔阂,文化上的渗透与反渗透将呈现长期的复杂状态;由于某些强权势力,妄图将自己的观念形态强加于世界,从而就自然形成强加者与被强加者观念形态之间的矛盾状态。 世界复杂多样的观念形态,必然引发多样化观念之间的相互激荡。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如果矛盾不被激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将会相互汲取,并融合在各自的民族文化之中,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面对世界文化之间的复杂状态,马克思主义要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力求自身的不断发展。正如作者在这部论著中所说的,面对当今世界各种复杂的文艺思潮,诸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都企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嫁接、安放、牵引、融会到形形色色的西方现有的文艺学体系框架之内。正是针对于此,作者在论著中尖锐地提出,“何不倒过来思维一下?”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综合人家”,通过辨析、改造、批判、汲取、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1](P19)。我完全赞同这个论点。作者在论著中提出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形态的理论,必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做出新的贡献,在我国文艺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在发展中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今诸多流派、诸多思潮中的指导地位,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取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各种理论和学说所进行的科学辨析,并做出了有说服力的解释。被解释的问题越多,解释得越深刻、越有针对性、越有说服力,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越巩固、越坚强。 《文艺学当代形态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对于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思潮和学说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和辨析,并进行了马克思主义说理性的论证与批驳,就此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任务,提出了文艺的本体论、文学审美的能动反映与主体建构、文学的价值生成与价值取向等文艺理论中的一些重大课题,并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与论述。同时,还对未来文学的发展、21世纪文学的走向进行了展望,所有这些,无疑都是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的。 研究当今的文艺理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文化属于观念形态,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物质生产的反映,在为物质生产服务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物质生产。“不能把思维同思维着的物质分开”[2](P384),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不能离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3](P43),因此,不能离开当今中国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文化(文艺)观念论文化(文艺)观念,更不能离开我国当今经济关系的实际,兀自主张以外来文化取代中国文化。文化作为观念形态,不能照搬外国,更不能盲目强调世界文化一体化,因为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所历经的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由不同国家民族的人民在渊源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形成了不同的观念形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化文化现象,怎么能设想用一种观念形态、一种价值观统一世界呢?文化只能在各民族之间相互汲取,相互融合,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作者的这部论著在辨析外来文化和梳理国内良莠不分、盲目追求外来文化的倾向方面,所坚持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这也是当代文艺学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于文艺(文学)学本体论。 文艺(文学)学属于文化范畴,同属观念形态,研究文艺学不能孤立于“社会生产关系之外”来解释观念的东西。艺术(表演艺术、文学艺术)体现人们心灵世界的内在活动,艺术的生产过程,是艺术生产者作为创作主体,对外在的对象客体由感性(形而下)到理性(形而上)的认识过程,并通过创作主体与对象客体的心灵世界相一致而得以呈现。这个过程是艺术自身的运动过程,是主客体这对矛盾在心灵上相互统一的过程,属于艺术生产的自然属性,是文艺学作为一个学科自身独有的学理界限之一。如果说这是指文学本体论,那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在另一方面,研究文艺学本体论时,不能孤立地就本体论论本体,因为文艺本体自身就具有两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或称文艺本体性,二是艺术作为一种审美价值承载物的社会属性,或称文艺的物质属性,而文艺的艺术属性是依附于它的社会属性的,因为艺术价值就深蕴于社会价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