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问题,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意义问题。过去,对这个问题,往往是从爱国主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上来说明的。如说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等等。(注:余龙进、刘绍龙:《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1997年第8期,第80页。)上述这些论断或命题当然都是正确的,对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都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这些论断日益显现出它的不足。一是它较多地从政治上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意义、社会作用,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其他方面功能则关注不够;二是它较多地运用一些直观的感性的经验来作论证,这种解释停留在事实认识层面和经验形态上,理论的深度不足。因此,从价值哲学的高度来抽象、升华爱国主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便能够帮助人们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揭示和认清爱国主义教育的真正价值。 就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价值而言,总的来说是指具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的价值。具体来说,又可以从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管理价值等方面作深入探讨。 1.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价值。 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价值在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中居于首位。它具体表现为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政治行为、造就政治人才、和谐政治关系、推动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等作用。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价值,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研究和理解。一是社会精神生产的价值。马克思指出:“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2页。)这就是说,统治阶级要使自己的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必须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来控制思想上层建筑,调节社会精神生产,引导公众舆论方向,净化社会精神领域,使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服从和服务于物质生产,为现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服务。二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之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又要反馈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的呼声,使之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爱国主义教育在这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同法制建设等其他功能系统一道,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政治稳定,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增强民族凝聚力作出贡献。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正如中共中央于1994年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的那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三是政治关系再生产的价值。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再生产既定的政治关系的重要工具。这一价值主要是通过引导爱国主义受教育者,尤其是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达到政治角色的认同而实现的。爱国主义受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政治态度、理想信念等方面用社会主导的政治标准来衡量、约束自己,内化为自己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模式,扮演该政治体系的政治角色,使自己成为该政治体系的支持者、维护者。《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学校、部队、乡村、街道、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尤其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都要把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受教育者解决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思想意识、思想品质、思想方法等认识问题;帮助受教育者确立热爱祖国的政治目标、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培养为祖国利益而奉献的精神;还要帮助他们树立热爱祖国、热爱自己民族作为自觉遵循的政治道德原则和规范,正确处理好个人与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把热爱本民族,热爱祖国作为一种做人的德行。(注:余龙进、熊茜:《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学理论体系初探》,《思想政治教育》1999年第8期,第7页。) 2.爱国主义教育的经济价值。 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有无经济价值,即能否产生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增长着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效应,一直都存在争议。持否定观点者主要是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属精神性生产,不可能产生价值;或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只能通过政治为中介对生产力发生作用,而不是真正或直接意义上的作用。然而,社会化大生产的迅速发展,精神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现代管理学中的人本原理与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学重视人的思想的先导作用不谋而合。所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经济价值倍受关注。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经济价值,从宏观层面看,它可以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经济文化、经济道德、经济思想,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经济行为;从微观层面看,爱国主义教育以现代意识作用于经济活动的主体,使其树立主体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时间观念、效益观念等,从而使人们以先进意识支配其经济行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直接发挥推动作用。从本质上看,爱国主义教育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它直接提高人们的爱国品德和其它素质,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经济价值的。可见,发展生产力少不了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也能出生产力。具体来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和把握: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保证方向的价值。在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是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发展、防止迷失方向的保证,是使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主导作用的保证,是使市场经济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结合,使市场经济沿着正确轨道有序运行而防止走向邪路的重要保证。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人作为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导性、决定性因素。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激发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提高人们改革的自觉性,引导人们投入变革生产关系的实践,从而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意识,提高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自觉性,从而钻研和运用现代科技去提高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三是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有利于经济进步的环境营造的价值。爱国主义教育所营造的有利于经济快速、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主要是先进健康的舆论环境、诚信互利的道德环境和安定祥和的社会心理环境。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人们用先进的理论指导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破除落后的观念,消除种种精神障碍,使人们从片面的、狭隘的、短期发展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代之以全面的系统的发展观,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总的方法论指导。正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的那样:“要帮助人们系统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并从中国和世界其他不同类型国家的对比中,看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