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客观历史潮流,在给人们带来机遇、财富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历史、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心态,使大学生的价值观面临着选择的多元化、内容的丰富化、背景的复杂化和渠道的多样化等新情况,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进行重新认识和改革创新。 一、充分认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作用,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我们知道,对大学生的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价值观教育具有根本意义。其原因就在于,价值观起着行为导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价值观及其相关的政治价值取向和道德价值取向。只有抓住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这一根本,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人生理想与目标的探索,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态度,认同并接受社会主导价值观,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好大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问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问题、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当代大学生处在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存在多元价值观,大学生中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多元的价值取向。但是,现存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就是合理的、应该得到肯定的。我们允许多元价值观存在,是对现实的尊重,但这不等于所有的价值观都是我们提倡的。而且,允许社会上存在的东西,并不等于允许在学校、在学生中存在。有人提出,让青年人自己去选择,不必规定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显然等于放弃教育的作用。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是不稳定的、开放的。他们的经验与阅历还不足以使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对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时作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必须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 二、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 如前所述,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是不稳定的、开放的,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形成明显的主导性价值观,他们随着社会上各种思潮、各种社会热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学校必须有主导性的价值观来教育学生,而且要理直气壮地教育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多元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撞已成为普遍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已不在于人们是否认同价值观的多元存在,而在于人们的价值观如何选择,即应该倡导、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为国家的主导价值观。“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定,都必然要把能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加以倡导。”[1]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主导社会理想、信念和精神风尚的灵魂,其对于非主导地位的种种价值观念中的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成分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因而它也是稳固国家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精神支柱,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成败。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导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要使大学生摒弃那种把集体主义价值观与计划经济体制强拉在一起的错误观点,使他们认识到,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物,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致性和兼容性。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集体主义价值观被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当前价值观教育的重点,是要帮助大学生认清并掌握集体主义价值观所具有的新的时代特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统一的;集体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集体成员的正当的个人利益;在道德实践中必须把履行道德义务与谋求个人正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要使大学生明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导价值观,才能科学地解决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凝聚民心,保持稳定。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三、加强理论引导,把信仰教育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 信仰是价值观的核心。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纷起,正在冲击、动摇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各种信仰争夺战已经开始,各宗教信仰、西方的个人主义信仰,甚至是邪教信仰等,都在竭力抢夺自己的信仰地盘。这些不健康信仰的出现以及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的回潮,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为此,我们必须把信仰教育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因为,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帮助他们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中和将来的工作中不迷失方向,才会产生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大学生中开展信仰教育,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信念,通过教育的途径灌输给学生,使之从知识性理解到认同和接受,然后升华为信念、信仰,最后内化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确立。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大学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此,学校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必须做到既要系统地讲清理论,又要针对大学生最关心、最敏感的热点、难点、疑点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选择能力,逐步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问题,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在理论引导过程中,应该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和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同时,要坚持运用一些他们所熟悉的事例,以增强理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