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切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总是坚持用自己的意志去培育人,运用种种手段,宣传各种有利于加强其统治地位的观点、理念,以期使教育对象认同其政治思想。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的称谓不同而已,这种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古代各个历史阶段不同国家都有。在美国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称为公民教育。 我们通常把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简称为“德育”。20世纪90年代后,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德育改革方面的探索,目的是寻找既符合本国实际又适应时代发展的德育新模式。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对其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从事了大量的实质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客观上还取得了令统治阶级满意的效果。比如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在美国社会牢牢扎根;美国人的公民意识比较强烈;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较为浓厚等。(注: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3页。)当然,由于种种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美国德育也面临诸多问题。我们通过对中美两国当前学校德育的模式、目标、内容和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揭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普遍规律,以期借鉴与吸收美国德育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 1.德育模式比较。 由于中美两国社会与文化背景不同,德育的思想理论基础存在本质区别,从而中美两国德育在诸多方面都是大相径庭、各具特色的。从整体上看,中美学校德育的不同首先体现在不同的德育模式上。 美国的德育模式是典型的全面主义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不单独设立道德学科来传授道德知识,而是通过人文课程教学、课外活动以及“道德实践”、生活指导、心理咨询等全部教育活动进行道德教育。全面主义模式的优点是通过学生的能动性来达到教育目的,即通过学生与其社会道德环境相互作用、积极思考、除伪存真达到教育目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美国,德育不会在规定的教学计划课程中得到体现,主要是通过“隐蔽课程”让学生在特定的德育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学校的任务是通过开设人文学科和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创设道德情景,给学生提供认识、分析和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自我觉醒来掌握道德原则、规范,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形成道德品质。因而,无论是价值澄清,还是道德认知,都着重强调培养学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显然这种模式对德育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学校和教师缺乏良好的德育艺术,组织安排不得力,就容易使德育工作呈放任之势,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德育工作单纯依靠学生自求自得,在实践中很难推行下去,因而其教育方案的实施并不能完全尽人意。这也就是全面主义模式的缺点。 我国的德育模式是典型的德目主义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校开设独立而又系统的道德课程,编制学生应该学习的“德目”,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直接的、理论“灌输”为主渠道,通过课堂讲授引导学生理解和熟记德目内容。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教育内容系统、完整,易于将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全面、系统地传输给受教育者,加快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进程,增强个体与社会协调和沟通的能力。但它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由于其德目内容繁杂,德育方法比较单一,实施过程中过多地偏重于训导式教育,因而易脱离实际,脱离受教者的个体需要。 2.德育目标比较。 德育目标即德育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整个德育活动的开展。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德育都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条件为基础的,总是为一定政治集团、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这也就是各国德育包括中美德育目标的相同之处。 中美德育目标的不同之处在于德育目标具有不同的方向性。从表面上看,美国是个自由、多元的民主国家,有信仰和价值选择的自由,但从美国德育的历史和现实状况考察,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发现,美国不仅有比较确定的德育目标,而且这些目标所反映的美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还是十分强烈的。诸如:(1)有责任感的公民;(2)良好的职业道德;(3)诚实的学术态度;(4)宽容、合作、正直、容忍的品质;(5)神圣的国家意识;(6)信奉美国的意识形态等等。这些目标归纳起来就是要培养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所需要的“配做社会良好分子的公民”。说到底美国德育的目标是为实现其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目标服务的,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方向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学校德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四有”新人作为其根本任务,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纲领和政策服务,德育目标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方向性。 3.德育内容比较。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是统治阶级对其社会成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诸素质方面的要求,是决定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就德育内容而言,中美两国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本质上的区别。 两国德育内容相同之处是指德育所涉及的都是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其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受教育者的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虽然美国的德育有宗教的内容或影响,这是中国学校德育几乎没有的,但宗教教育从本质上讲仍然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其内容“完完全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注:[美]斯塔兹·特克尔:《大分裂——美国梦的反思》,外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279页。)。中美两国学校德育内容的这种共同性正好反映了德育作为培养人、造就人的教育实践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客观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