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几代领导人一直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承、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新中国刚刚成立,毛泽东同志就在一封电报中提出,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人民日报》1949年10月27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指出,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9页)2002年春,江泽民同志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指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见《人民日报》2002年4月3日) 胡锦涛同志就任党的总书记伊始,立即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坚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党的庄严使命,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见《人民日报》2002年12月8日) 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有两个问题是需要特别加以深入思考的。一是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是什么?在新的时代,为什么延安精神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凸现出它的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不断赋予延安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使其发扬光大? 弘扬延安精神的时代要求 延安精神,从其原生形态来说,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他们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精华与结晶。所有这些,融会而成为一种社会精神,就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安精神的内涵,许多同志曾从不同的角度作过归纳和概括,具体表述虽然有所差异,但基本精神却是大体一致的。主要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而不怕牺牲、执著追求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民主团结,同甘共苦,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里所提到的任何一条,都包含着许多丰富的内容,并且是由无数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光辉实践谱写而成的。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延安精神决不是某些个别的、孤立的、零散的思想观念或精神状态的反映,而是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的体现,是革命者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现。正因如此,江泽民同志2002年春在考察延安时着重指出:“延安精神,体现了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充满新的希望、也充满新的挑战的征途上,我们始终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人民日报》2002年4月3日)。 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并不是某些人的心血来潮,也不是简单的基于对既往激情岁月深切怀念而产生的“延安情结”,而是由我们所处的主客观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是我们党和人民完成宏伟的历史任务的需要。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一个百余年来我们的先辈梦寐以求的目标,又是一个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空前伟业。在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的征途上,必定会遇到各种意料之中的以及无法预见的困难和问题、风险和挫折。伟大的事业需要依靠伟大的团结,伟大的实践需要有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正像胡锦涛同志所说的:“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我们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见《人民日报》2002年12月8日)。 第二,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念一道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我们党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自己的行为和实践中,只有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也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决不能丢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只能结合新的实际,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新的发扬。邓小平同志说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毫不放松地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问题是,当前党所处的环境,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任务,较之过去已有很大的不同。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一是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解决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中,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只要想一想,如果忘记或摈弃了延安精神,丢掉了革命传统,没有了理想信念,不坚持正确理论的指导,脱离人民群众,一味追求个人享乐,还怎么谈得上党的先进性呢?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党内确实存在着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究其思想根源,难道不正是同延安精神背道而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