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新加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加坡自建国以来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途径与方法,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抵御西方不良文化思想侵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加强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一)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因此,在学校公民道德教育中,如何体现文化间的差异,如何在尊重各少数民族文化、各社会阶层思想的同时,将主流思想与少数族群的思想整合起来,成为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为此,1991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五大价值观: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植,尊重个人;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l](P48)在新加坡教育规划署编的《公民与道德课程标准》中也曾规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建立在不断扩展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由个人延伸到社会和国家。1992年,新加坡小学开始使用新《好公民》教材。开设这门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具有以下素质的好公民: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维护组成社会的家庭;提倡种族和宗教间的宽宏大量和相互体谅;协商解决问题的美德。其目标体现为4个方面:向学生灌输适合新加坡的东方道德价值观;训练学生的道德判别能力;教导学生处世待人须为他人设想的道理;使学生明白身为年轻公民的责任。新加坡中学公民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使其具有高尚之品德,善良之性情,强健之体魄,优良之习惯,爱国爱民之意识,及各民族互助合作之精神,以期成为完好优秀之青年,藉以成为国家社会之中坚。 (二)新加坡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目前,新加坡小学的公民教育教材是《好公民》,该教材根据学生德育发展阶段的特点,从思想行为的发展范围把德育划分为六个层次不同的发展重点。即德育应先从学生个人开始,扩展到家庭、学校、邻居、国家乃至世界和全人类。因此,课程内容重点是随年级而发展的,即小学一年级以“个人”,二年级以“家庭”,三年级以“学校”,四年级以“邻居”,五年级以“国家”,六年级以“世界”为中心的。整个教材内容遵循传统的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有关社会、生活准则、道德责任、种族和谐,以及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等方面的教育,按严密的、循序渐进的结构逻辑从个人到世界放射性地扩展。小学《好公民》由课本、作业、教师手册、活动安排和视听材料等部分组成。课本多采用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籍以灌输各种必要的道德价值和概念。同时,还规定放映录像或幻灯来强化教学,以及扮演角色,参加文明礼貌活动,参观公园、花园,开展少年之家和旅游等活动。 (三)新加坡中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根据共同价值观教育的精神,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公民与道德教育大纲》,规定所有中学都必须按照该大纲实施,进行切实有效的公民道德教育。为了培养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新加坡公民,新加坡教育部认为,中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态度等三方面的教育。这里的“知识”是指使学生们了解作出正确决定前需要注意的道德准则;这里的“技能”是指教会学生在面临道德困境时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这里的“态度”是指对学生灌输各种道德价值观,使学生明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态度等三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的行为符合业已形成的价值观。“公民与道德”课程是在小学《好公民》新修订的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扩充内容,使之包括国家建设,各民族之间共同价值观的认识,以及新加坡各宗教与种族的信仰与风俗等。 二、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径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径丰富多样,一方面坚持通过设道德课,向学生讲解系统的道德伦理知识;另一方面强调将德育目标贯彻到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项工作中,并且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全方位实施道德教育的格局。概括起来,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 (一)开设道德教育课程。在新加坡,道德教育课程直接承担着向青少年正面传授公民与道德知识、行为规范,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的重要任务,是学校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自建国起,德育课虽然在课程名称与内容上不同时期的侧重情况不同,但一直是新加坡中小学的必修课。新加坡小学道德教育课程为《好公民》课。课程标准包括五个方面: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其中“个人”的主要目标是:自尊、自信、认识自我、诚实、自我责任感、节俭敬业、乐群、毅力、正直、勇敢、信守诺言等。新加坡中学一、二年级的道德教育课程为“生活和成长”,偏重个人价值观和品德修养。三、四年级的课程为《新公民学》,重点放在灌输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整个中学的教育课程的标准包括七个方面:培养良好品德;发扬个人潜力;促进人际关系;评定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发扬社区精神;加强对文化和宗教的认识;培养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为了加强德育课教学,新加坡要求各学校都应设置道德教育研究室,挑选合格的教师授课,并规定校长必须兼任德育教研室主任、学生升学时,德育课分数要计入升学考试的总成绩中。 (二)寓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在新加坡,除德育课外,还充分发挥各科教学活动“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新加坡语文教材中就反映了华族的文化与传统价值观,例如华族的节日、礼仪、风俗、家庭观念、奋斗历史,中国古代的神话、音乐、戏曲等,其目的很大一部分在于让学生了解华族文化,吸收蕴含在课文中的孝亲、礼让、睦邻、公德心等价值观。此外历史、地理、宗教知识等科目都规定了德育目标。这种寓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的做法,是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富有成效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