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必须全社会行动起来,努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基础性工作。要搞好道德教育,首先要明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本身就含有道德要求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进而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所有社会成员所应具有的民族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的标准模式,采取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地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进行下去。 一、确立现代社会公民应具有的民族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的标准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其运行秩序只能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之中实现,道德必须介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并在其中发挥充分的调控作用。人们选择市场经济本身,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在人们选择市场经济的目的中,就已包含了道德上的根本要求。市场经济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也必然日臻高尚。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将日益成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新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弘扬社会主义的价值精神又成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国家,必须高瞻远瞩地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的民族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的要求,提出现代化人的标准模式。 那么,现代化人的标准模式应该是个什么样的要求呢?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倡导的艰苦创业的“六十四字”方针,这个标准模式总的要求应该是有现代化的理想的人、现代化的知识修养的人、适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伦理道德和现代心理素质的人。按照这些要求,现代化人的标准模式大体应该是:具有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参与意识的主人翁精神;具有勇于变革,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具有尊重科学、勤于学习新知识的求知精神;具有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的理性精神;具有服从真理的求实精神。 二、深刻认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开展道德教育 确立了现代人应具备的标准模式,应大力宣传教育,逐步地使人们认识到要适应现代社会,就必须朝着这样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修养自己。道德教育是使人们道德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是为使人们践行道德义务、形成道德习惯、遵守道德准则而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道德影响的过程。 自古以来,有见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无不把道德教育看作社会发展的必要杠杆,看作人类完善的重要手段。他们反对把教育仅仅理解为知识的传授,坚持“以德化民”乃当务之急。在法制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上,他们也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孔子认为,要淳风化俗,提高个人乃至社会的道德水平,单靠严刑峻法是不行的,因为强制只能使人产生恐惧,不会触动人的内心。只有实行德政,对人们实行系统的道德灌输,“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才能彻底根除人们的为恶之心,使社会趋于和谐。孟子也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西方从苏格拉底开始,也把道德教育看作使个人趋于完善的重要手段。苏氏毕生与人们辩论,目的正在于清除人们的偏见,使其承认自己一无所知,以接受真正的道德知识(即美德)。近代法国唯物主义将教育推上了可以“改变一切”的宝座,爱尔维修说,人的才能和美德都是教育的产物,“人们在生下来的时候,或者是没有任何倾向,或者是带有各种趋于一切对立的罪恶和美德的倾向。因此,他们只是他们教育的产物”。 历史上的论述从一定的方面揭示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地位、作用和意义,对我们认识道德活动的社会完善功能具有启发性。道德活动受社会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制约,但其本身也是相对独立的社会发展因素,担负着促进经济、政治进步乃至全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道德活动的这种促进不是直接的物质成果而是完善社会成员,提高人的道德品质,激发人的道德动机,协调人的道德关系等方式实现的,这就决定了道德活动的完善功能必然要表现为教育功能。 人不仅表现为个体,而且表现为群体。个体和群体在要求发展的阶梯上往往要由一致到不一致再到新的一致。要保持个体与群体在首先发展上的同步进行,关键在于消除两者之间的不一致。而要消除不一致,群体就必须采取种种途径教育个体。马克思指出:“国家本身教育自己成员的办法是: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成员,把个人的目的变成大家的目的,把粗野的本能变成道德的意向,把天然的独立性变成精神上的自由;使个人和整体的生活打成一片,使整体在每个个人的意识中得到反映”。这些既是道德教育的方法,也是道德教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