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特别是革命军人思想品德课是由总政与教育部确定的在所有军校必设的两课教学之一,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充分发挥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必须对品德课的性质、特点以及由此而决定的对教、学两方面的要求作深入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课学科的基本性质 思想品德课的学科性质是由该课的教学目的、时代要求及学员特点所决定的。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一般的政治理论课,一般的政治理论课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还强调本身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思想品德课除具备一般政治理论课的共同特点外,还特别强调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员入耳入心,以达到使学员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教育部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这样规定的:思想品德课“主要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及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 由此看来,要真正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教员必须为人师表,并且要熟知和践行我国优秀传统道德和革命传统;检验教学质量也要看这些外在道德规范的内化(注:内化 最早由杜尔克海姆(E.Dukheim)等人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学派提出,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亦即意识形态的诸要素移置于个体意识之内。)程度。不少学员反映:思想品德课不是教条与说教,而是教员与我们平等地探讨和实践“做人处事”道德规范的修养过程,由此,使我们的思想道德境界逐步提高。如果学员都有这样的感受,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正向预定的目标健康发展。 思想品德课的性质也是由时代的要求所决定的。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都对学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学员的思想也是复杂的,相当一部分学员还往往不能做到全面、辩证、深刻地认识现实。例如,他们不是依据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状况来认识时代特征,而是仅仅根据某一方面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有针对性地既要向他们讲清时代的概念和当前时代的特点,又必须向学员指出:观察时代特点,不能仅从“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等生产力或某种科技成果方面考虑,还必须主要从世界历史的社会性质和阶级内容方面考虑。这样,才能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 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又是由当代学员的特点所决定的。有些学员讲:我们既不同于祖辈、父辈红色、革命的第一代大学生及奉献、建设的第二代大学生,也不同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兄辈第三代大学生,我们是处于改革深入、社会转型、攻坚阶段的第四代大学生。有人说我们是大有希望的一代,也有人说我们是要垮掉的一代。我们有时很自信,但有时又很苦闷。我们都希望多有一些知心朋友,但我们当中一些人没有学会交往。有些大学生说:“幼儿园的孩子都是朋友,小学的同学多是朋友,中学的同学能找到朋友,大学的同学难找到朋友,到社会上找不到朋友。”显然,这第四代大学生有他们独特的特点。这一代大学生热情、肯学,求知欲旺盛,但独生子女多、依赖思想在不少学生当中比较严重,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不少大学生性格内向,闭锁心理较重,有苦恼不能及时找组织或别人交谈,社会经验缺乏。当然作为军校学员,部队生与本科生还有好多的区别,甚至有截然相反的表现。针对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员要依据成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去深入体察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专业学员的具体特点,使之扬长改短,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概括地说,思想品德课是着眼于提高学员思想道德素质即着眼于“内化”并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联系时代特点、联系学员特点的政治理论课,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课。因此,我们赞成这样的口号:军人思想品德修养课必须紧贴社会实际、部队实际、学员实际、思想实际。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思想性强 军人思想品德课就其内容看,是一门以“四个方面教育”为基本内容,以树立革命人生观为核心,以引导学员学会立身做人、成为合格军人为目标的政治理论课。这门课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时代特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都要求整个教学过程必须要密切联系学员思想实际,要求教员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宏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用邓小平的价值观和江总书记前不久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学员进行道德评价和价值判断。 (二)综合性强 思想品德课和伦理学课虽有联系,但也有重要区别。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现象、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伦理学是从宏观层次上探讨道德发展规律的,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两个层次,还可分为经验—描述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元伦理学(注:元伦理学 对伦理学自身的发展进行反思的伦理学分支学科。西方伦理学通常又把规范伦理学和元伦理学合称为道德哲学。)等类型。而思想品德课只涉及到伦理学的规范伦理部分,并且主要是从指导自我修养的应用角度来探讨修养的内容和方法的。由于修养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即社会行动。而社会行动既涉及到行动主体的主观方面(生理、心理、意识、情感、动机、愿望、价值观念等),又涉及到实践者所处的客观环境(自然环境、文化和历史氛围等)。因此,探讨人的道德修养即内化的规律,必须集主观—客观、静态—动态、微观—宏观考察于一身的多维综合的特点。修养与社会各领域、与多种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以及综合性的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而不是只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考察。相对于其它社会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知识而言,思想品德课的研究与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引发出这门学科还具有广博的知识性特点。因此,它要求教员要有丰富扎实的文化功底和广泛的理论兴趣;要求在教法上要注意引导学员阅读相应的课外读物,并要求学员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修养的统一;也要求其他任课教员在传授各科文化知识时切实做到“教书育人”,在文化知识教学中注意对学员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