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战线的战士,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重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各行各业人员结构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青年职工在整个职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变化的出现,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也标志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应看到,青年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可塑性强。为此,对青年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把握教育和疏导方式上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纳集安津有句名言:“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笔者拟对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要拥有向心性。所谓向心即为相互知心、相互信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教育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其结果自然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有一青年职工在单位有时会迟到早退,一位负责人一看到他就不分青红皂白,来一个大发雷霆,结果,他总是越着这位负责人跑,迟到早退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俗话说得好,“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这就告诉我们:要教育和疏导好青年职工,必须善于和青年人交朋友,使他们对领导有一种信赖感,愿意与自己讲心里话、知心话。只要能真正把握住青年职工的思想脉搏,看他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就可以采取“对症下药”的办法,有的放矢地解决青年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反之,倘若我们与青年职工总是若即若离,经常给青年职工一种“恐惧感”,他们肯定不愿向你暴露真正的思想“底子”。这样,也就谈不上去做什么思想教育工作了。 二是强调表率性。一位青年职工在单位搞财务工作,平时工作比较马虎,不是帐务拖拉,就是帐务出差错。单位财务科长并没有直接了当地去批评他、指责他,而是主动去帮助他、指导他。日子一长,科长的模范行动终于感动了“上帝”,在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他想:“科长已年近半百,对工作还这样兢兢业业,我还有什么理由对工作马虎了事呢?”从此,他一改过去那种工作拖拉马虎的陋习。并先后入了团、入了党。由此,笔者想起了这么一句箴言:“优良的示范就是最好的说明”。如果要使某些青年职工能够尽快地向以往那些过错告别,并继续奋发进取、努力向上,首先就要教育者自己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动去影响他们、感染他们,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疏导,以收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效。倘若作为教育者本人,在思想和行动上不规范,尽管你的“说功”再好,也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要掌握针对性。刘少奇同志曾讲过这么一段至理名言:“任何人都要犯错误,人从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断地犯错误,只有在不断的错误,不断的碰钉子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懂得事情”。事实正是如此,就青年职工而言,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因而,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教育的方式上,应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不同思想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就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反之,如果我们不区别具体情况,而采取“一锅煮”或“敲边鼓”式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断言,是很难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的。 四要讲究得体性。过去,我们有些单位的领导者在对待青年职工的教育方式上往往不大讲究得体,一旦发现某个青年职工在某一方面出现了一些差错,就采取求全责备的教育方式,甚至还不了解其中个由,就来个“全盘否定”,这显然是不妥的。某单位一位青年职工,有一次与社会上的“小痞子”打了一架,被单位领导知道后,也不问清是怎么回事,就说:“你真比‘小痞子’还‘小痞子’,简直是从头坏到脚后跟了!”其实,这次打架责任并不在这位青工。他随即就回敬了一句:“你才是从头坏到脚后跟呢!”说罢便拂袖而去,根本不听单位这位负责人的所谓“教诲”。因为在他看来,这种批评既有不实事求是的地方,又有有伤人格的地方。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和疏导青年职工时,既要指出他们思想和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问题,也要肯定他们思想和行为上的主流;既要对他们某些方面的缺点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和疏导,也要考虑到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使犯了这样那样毛病的青年人产生一种内在的改错决心。 五要具备容耐性。俗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我们应该注意到,对多数有上进心的青年职工来说,在思想和行为上如果出了一些差错,只要领导上稍微提醒一下,疏导一下,教育一下,就能很快地予以纠正。但对有些青年职工来说,由于多种因素,则往往一下子很难改掉,或者是嘴上讲改,但在行动上却见效甚微。某单位一青年职工,经常与外单位小青年以“小来来”的方式搓麻将,有时还来个“挑灯夜战”,上班时无疑是没精打采。单位办公室主任专门找他谈了一次话,劝他不要再搓麻将了。他碍于主任的面子,当即表态:“从今以后再不搓了”。可时隔不久,又旧病重发,照样搓他的麻将去了。这一事实启示我们:教育工作无论如何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也不能指望“一次成功”,而应该持非常耐心的态度,多次进行教育,直至彻底生效为止,这恐怕就是“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所在吧!当然,如果对那些确属“屡教不改”者,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