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以来,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我省下岗职工明显增多。据统计,97年我省国有企业职工121.3万人。到98年6月中旬止,我省国企下岗人员16.8万人,占职工总数13.8%。已安排再就业近8万人,仍有8万多下岗职工未得到安置。三年内,我省累计将有40万职工下岗,约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么多下岗职工,他们的工作、生活安排怎样,思想状况如何,对我省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社会的安定、稳定必然带来重大影响,为此,我们就下岗职工的心态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省下岗职工心态及原因 在调查中了解到,一部分职工对下岗分流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增强。这包括一些经营状况很差的企业职工和文化程度、技术能力较低的职工,认为下岗分流在所难免,对下岗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也包括一些下岗后找到新的工作,收入比原来高或自谋职业致富的职工。但就多数下岗职工来说,还有不理解、不满意的地方,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失落。我们了解到,国有企业职工较普遍的反映是不理解职工下岗和减员增效的依据,存在理论上的困惑和精神上的失落。一是许多人认为,党和政府总讲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工人是企业的主人,主人翁地位如何体现?二是有的职工认为减员未必能增效,说人多是国有企业办不好的原因,现在这么多职工下岗,国企变化也不大。即使自己下岗“牺牲”,企业也未必能办好。三是有些职工认为下岗丢人,在家庭、亲朋面前说不上话,抬不起头。四是有些职工临到下岗,感到茫然失措,以至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不知道如何去找适合自己的新工作。产生这种困惑失落的根本原因是旧体制下的就业模式,滋长了国企干部职工对国家的依赖性思想。 2.情绪上的怨气。有的认为国企办不好,主要责任在政府和企业领导,现在却叫职工下岗,倒霉的是工人。有的一家几代人都在一个企业,对企业有很深的感情(即所谓“国企情结”),现在下岗离开企业既感无奈又有怨气。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下岗职工,为企业辛苦工作二、三十年,过去收入低,现在子女又大了,念书、工作都要用钱,自己又要下岗,少数人有激愤情绪。产生下岗职工怨气的主要原因是下岗操作过程中的简单化,直接影响职工的思想情绪。一些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制定的下岗计划、方案,不是按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竞争上岗的原则操作,定下岗人员名单凭印象或亲疏;有的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把下岗职工当作包袱,不去想方设法组织职工开辟新的就业渠道,而是依赖政府排解困难;有的企业领导,回避矛盾,对解决下岗问题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能拖就拖,不愿做艰苦细致的事,使得一些职工长期挂在“半空”,去向不明确,就业无着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下岗职工的思想感情。 3.择业中的畏难思想。不少下岗职工只看到自己年龄大、文化低、身体差、无技术的弱点,或认为新技术学不会,不愿参加转岗培训,或认为学了新技能也无用,许多大中专毕业生都难找工作,下岗职工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还有的职工消极等待,幻想原企业“起死回生”,再回原企业上班。有些青年职工则靠家庭,依赖父母、亲友给自己找工作。产生畏难情绪的思想根源是陈旧的择业观念,制约和堵塞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信心和渠道。许多职工视国企为“正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而对从事家务劳动等服务性工作或到三资、私营、乡镇企业工作则视为“有失身份”。而面对那些“累、脏、远、低(工资低)”的工作,又怕苦怕失体面不愿干。因而“守株待兔”,观望等待国家提供“工资要高、工作要轻、保障要好”的就业机会,这就严重削弱了下岗职工转岗就业或自谋职业的勇气和信心。 4.生活上的担忧。下岗职工后顾之忧较多。最担心下岗后经济收入减少。许多下岗职工不愿将关系转到再就业中心,也是担心两年后找不到适当工作将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将来连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更多的职工担心下岗后在医疗、住房、退休等方面享受不到在岗职工的待遇,给整个家庭生活带来困难。产生这种原因主要是社会改革不配套,有关政策滞后,不到位,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和思想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再就业专项资金的筹集,有的地方,或财政困难,或因为企业亏损,或社会负担资金不足,使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无法落实;还有的地方下岗证不能及时发放给职工,影响分流工作的开展。有的地方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分配制度改革未跟上,使职工后顾之忧较多,也影响下岗职工转到再就业中心接受培训和选择就业新岗位。这些具体政策不落实,下岗职工的思想问题也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5 心理上的疑虑。有些下岗职工对再就业工作中某些做法心存疑虑和不满。一些下岗职工对当前宣传的某些再就业明星不服气,认为这些人多是前几年“下海”的,先富起来不奇怪,而现在下岗的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机遇”,这种经验学不了。许多下岗职工对前段的招聘工作及宣传有意见,认为雷声大雨点小。一些单位组织的招聘大会名为招下岗职工,实为应付上级布置的工作。他们提出的基本条件是“两高一低:“学历、身材要高(中专以上,1.6—1.7米以上)年龄要低(30岁以下),实际上把下岗职工拒之门外,使他们产生被愚弄的感觉。有的用人单位利用国家对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谋取私利,搞短期用工。还有的对再就业工作时热时冷的现象也不满意,认为去年上半年中央开会期间,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热情关心,现在时过境迁,下岗职工又被人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