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方法能像并购那样迅速而神奇地改变企业的价值,关键在于并购活动能给企业带来协同效应。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两个企业综合经营所产生的效益超过它们各自经营所获效益之和,具体体现为:规模经济的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新生产技术的获得,销售市场的拓宽,融资渠道的增加,竞争力的增强,资产的有效利用,等等。但是,并购活动中充满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并购后未必能获得协同效应,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想尽可能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就必须在并购实施前,对并购中的风险进行细致而充分的评估。 法律风险 在西方国家,为了促进和维护公平竞争,制定了一些反垄断法案,这些法案可能会制约并购行为,使并购方精心制定的并购方案无法实现。我国目前对企业并购的监督还在摸索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尚待完善,这方面的风险并不太大。但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企业产权模糊,债权债务不明晰,并购这样的国有企业时,容易引起债权债务方面的法律纠纷。 很少有企业能够避免诉讼,最常见的诉讼来自产品责任和环境保护事件,而这些往往在并购后才被发现,使并购方承担没有预料到的法律责任,影响并购后企业的发展。 产业风险 企业所处的产业或将要进入的产业,是对企业影响最直接、作用最大的企业外部环境。在并购前,必须对目标企业所处产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估计。并购企业应评价该产业在国家产业政策体系中的位置,国家是否扶持,产业的竞争是否激烈等问题,以确定通过并购进入该产业是否有利。 产品市场风险 并购企业应评估目标企业产品的销售市场竞争是否激烈,目标企业所处竞争地位是否有利,产品需求会否减少,目标企业是否有恰当的营销计划等。如果目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量很弱,销售状况不佳,并购的风险是很大的。 经营管理风险 首先应评价目标企业的经营策略是否适当,组织结构是否完善。如果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不好,那么应预测在并购后改善目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难度有多大,能否实施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其次,若并购方在并购后要进行跨行业经营,则需预测跨行业经营是否会大大增加管理难度,本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条件是否完备。 财务风险 并购企业应首先评价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比率是否适当,资产结构是否合理,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有无不符合规定的地方,有无潜在亏损等。其次预测并购所采用的支付方式将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不同的支付方式对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财务风险。通常情况下,负债收购比现金收购的风险要高。 信息风险 并购企业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有关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实践中一些并购企业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贸然采取并购行动而惨遭失败。在并购中,双方企业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并购方对目标方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往往难于做到非常准确。并购企业应该在并购前,评价本企业对目标方信息的掌握是否充分,存在偏差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国当前转轨时期的特殊风险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有些经济手段难以发挥作用。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政府,有理由决定国有企业是否被兼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并购行为是在政府部门的撮合下实现的,由此造成了特殊并购风险。 (1)由于政府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差别,政府对并购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的研究不一定非常深入,使并购一开始就潜伏着风险。 (2)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对企业进行干预,企业不能行使市场主体的权利。 (3)目前,国家通常规定由并购方负责解决被并购方全部人员的安置,包括离退休人员的福利和社会保障等。这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能避免产生社会震荡,但却使并购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并购企业应在并购前,充分预测并购活动的性质,是属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并购还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并购,并购可能和政府发生怎样的关系,地方政府会不会干涉并购后的企业运作;必须注意到许多国有企业的改制相当复杂和困难,要从企业自身考虑并购行为是否能真正给企业带来效益,是否只是“扶弱济贫”,否则,并购企业可能会因此付出很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