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开始步入相对过剩经济为基础的深层体制改革新阶段。面临这样一个新阶段,不仅宏观政策与总体改革思路要有重大调整,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更要有跨世纪的重新选择。 一、企业目标重新调整:生产率最重要 短缺经济为背景与双重体制并存、转轨时期,我国许多企业的行为目标主要是产量或销售额最大化,或者是人均收入或短期利润最大化。导致这种企业目标选择的宏观环境,是短缺经济中主要是产量或生产能力的约束最重要,市场需求的约束很弱,加之双重体制并存的预算约束软化,企业外部竞争压力不足,内部决策趋向于人均收入或短期利润最大化。无疑,产量或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适应了短缺经济与初期改革的经济环境,有利于释放传统的集中计划体制下被压抑的经济能量,提高职工努力程度和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产量或销售额以及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受到质疑。相对过剩的经济环境和日益开放的国内市场,使相当多盲目扩大生产能力和产量的企业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有的则产成品大量积压,生产能力大量放空,负债率不断上升,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而伴随相对生产过剩而愈益突出的下岗、失业压力,以及政府放开国有企业,使企业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只能放弃人均收入最大化选择。 美国经济近几年来似乎特别风光,宏、微观原因固然颇多,但是,美国企业特别是许多著名企业在经营战略上率先转变十分重要。如通用电气等大公司,在80年代末就率先抛弃“二战”以来奉行的“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经营战略,重回“生产率第一”这一简单、质朴的企业目标。(注:[美]诺尔·蒂奇等:《掌握命运—通用电气的改革历程》,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263~273页。)根据生产率第一的原则,许多美国著名大企业开始了以提高效率为主的大重组,甚至有的企业把曾经引以为荣的一些“看家”产品也忍痛割爱,以便把资源投向最有效率改进余地的地方;把一味扩大市场销售额转为更注重内部质量管理,产品与技术创新,最大限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重返生产率第一的企业经营目标,使美国企业获得了面向新世纪的结构调整的先发效应,此乃支撑近年来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微观原因。 “二战”以来,各国企业相继奉为经典的市场占有率优先战略,在各国相互赶超的高速增长阶段,是可行的最优战略。在这一时期,各国经济的开放度还不够高,传统的重化工业为主的制造业系统是最主要、最重要的产业,企业的重组、购并与结构变迁速率及规模还远非今日之状况,企业以产量、销售额扩张为优先目标有着深刻的基础与环境条件。然而面向21世纪的经济,是一个国与国之间高度开放、充分竞争的经济;是知识经济替代实物经济成为主导方向的经济;是多样化、快变动的需求拉动发展的经济。形成于以往经济阶段的销售额或市场占有率最重要的企业经营目标,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弦更张,重返生产率第一的古典目标。 对我国企业来说,转向生产率第一的经营发展目标更是刻不容缓。我们需要加快产权制度与组织制度创新,大幅度降低资本筹措费用,减少内部组织运营与监督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利用多种所有制企业的相对优势与社会分工协作体系的配套效应,提高企业的组织制度效率;要强化企业内部科学管理,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费用、流通费用、财务费用,加速资金周转;要努力推进产品、技术、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获取高额的创新利润。 二、资源重新排序:“头脑”第一 在短缺经济时代,由于需求膨胀,供给不足,谁拥有稀缺的资源,谁就能获利。我国企业80年代最关注的是怎样拿到紧缺的原材料、能源,90年代初最渴望获得短缺的资金。企业经营战略中如何搞到平价、低价原材料、能源,如何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最需要优先考虑。然而伴随相对过剩经济的到来,相当多的生产部门,无论是原材料生产部门,还是消费品、投资品生产部门,不管是产品生产,还是资金、房地产等生产要素供给,都不同程度出现相对过剩。企业之间的竞争自然也不再是简单的争夺稀缺的原材料、能源与生产要素的竞争,同时也不是单纯扩大企业产量,粗放扩张式的搏弈。当今,不断产生新创意,善于把各种资源有效结合起来的高智商头脑,非实物的软性人力资本之间的较量,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一些优秀企业已经越来越感受到高智商头脑在企业发展中的举足轻重作用,意识到战略经营型人才的极端重要性。这种头脑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某种专业技术头脑,也不是一般的经营管理型头脑,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和战略意识的特殊经营类型的头脑,它能够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并策划和引导从设计、生产、采购、资金运作、营销等一系列创新,知道如何组合资源,怎样简化、控制组织,有效规避风险。毋庸置疑,我国企业中,最缺的不是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一般的经营管理人才,而是具有现代市场经济头脑的战略经营型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包括文化、信息、科学等“软”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结构演进的引擎,资源、资本等硬资源的流动、重组变得更加快速与频繁,各种地域、政策、组织壁垒不断减少,人们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地域范围自由地筹措、配置各种资源。这里的关键在于他们是不是具有如何组织资源的知识,深入洞悉市场变动的能力,怎样构思创新的技巧,即他们有没有高智商的头脑。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将是围绕争夺高智商头脑、高知识人才的激烈角逐。国有企业将面临国际跨国公司、非国有企业高报酬抢夺人才的激烈竞争,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以“头脑”竞争为中心展开。企业的资源排序无疑要将最稀缺的高智商头脑资源放在第一位。谁能够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拥有最优秀的高知识人才,哪一个企业能够充分发挥战略经营型头脑的智慧、潜能,谁将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