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企业伦理的规范

作 者:

作者简介:
钟永一 江苏省社科院咨询中心主任研究员 马军 江苏省社科院《江苏企业文化年鉴》编辑室副研究员

原文出处:
学海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几年来,一些学者不断惊呼:市场经济的大潮淹没了人文精神。〔1〕此话言重了。我们的看法是, 市场经济首先对人文精神的回归和振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也给人文精神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市场经济和人文精神关系作基本判断,不能须臾离开战略转移和体制转轨这一基本的宏观背景和历史特点。本文探讨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对企业人文精神产生的正负面影响,并对建立中国式的企业伦理提出初步构想。

      正确估价市场经济对企业伦理的影响

      企业伦理文化是人文精神的一个基本的、也最敏感的部分,因为市场经济对人文精神的影响,在企业伦理上表现得最迅速和最直接。 〔2〕殊如,“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一些人国家观念淡薄”等等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3〕 ,多数在企业都有反映,而其中不少问题又同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作用有关。在看到这些问题时,首要不应忽视:

      1.市场经济在否定“政治伦理”束缚,解放企业和人, 使人文精神得以回归中的作用

      企业的人文精神状态和企业伦理状况,主要是通过企业和企业的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取向反映出来的。而转轨前企业的这些取向,一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决定的,二是由一套左的和教条主义的政治路线和意识形态决定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政府部门的附属物,没有自主权、没有法人地位、没有激励机制,工业企业也不同市场和顾客直接联系,〔4〕是个被禁锢的缺乏“人格”和“个性”、 缺乏“欲望”和“激情”的“生产车间”。企业的人也没有择业、择岗、流动的自主权。再加上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和精神万能论等一套政治原则、方针和意识形态的控制,可以说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伦理,有的只是扭曲的“政治伦理”;企业和企业的人无所谓人文精神,有的只是对人文精神的渴求。

      显然,粉碎“四人帮”以后,要拯救和复兴我国经济,一必须在政治上纠正左的错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战略转移。二必须改革计划经济,实行体制转轨。从企业角度看,就是解放企业,解放企业的人,使人文精神得以回归。

      反思近20年改革和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错误的政治方针、空头的政治口号、教条化的意识形态,不仅需要通过“政治决议”去否决和纠正。还需要一股强有力的经济力量去支持这种政治否决,并消除和荡涤这些政治错误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这股经济力量是什么呢?就是市场经济。对僵化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不仅需要传统体制内的放权让利,还需要一个新的更有活力的体制去逐步替代。这个新的体制是什么呢?也是市场经济。

      显然,正是这个市场经济冲破了“政治伦理”的樊篱和计划经济的束缚,使企业得到了解放,人得到了解放,打开了人文精神回归的道路。正是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恢复了“理性原则”和“经济人”身份,有了追求利润的冲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复苏、振兴和起飞。才使全社会加强了思想文化事业和人文精神弘扬的经济基础。

      正是市场经济改革,打破了个人的“单位所有制”、开拓了人才流 动的空间和机会,才使人们摆脱了对单位的依附和自我心理禁锢,去追求自我完善和理想的实现。

      这些,都是转轨初期,市场经济对人文精神的正面影响。它确立了人文精神和企业伦理得以复归的前提,加强了全社会人文精神弘扬的经济基础,打开了人的解放和高扬人的价值的基本方向。当人们诅咒市场经济淹没和扼杀人文精神时,不应忘记这一基本的历史事实。

      2.加强对市场非理性行为的引导, 努力控制市场经济对企业伦理文化的负面影响

      转轨时期企业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的偏斜、异化以至造成道德失范,有其“内生”的原因和特殊表现形式,简单归咎于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选择,不能解决问题。要具体分析其特点并找出对策。我们认为:

      第一,要控制市场非理性行为的反复扩张和恶性膨胀。市场非理性行为是指由人们自身的欲望、本能、意志、激情、无意识、习俗、直觉等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因素所决定的生产、销售和消费行为。〔5〕 从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出现过三次市场非理性行为的扩张。第一次出现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当时为解决商品严重短缺、市场极度紧张以及大量失业的困难,获得“解放”的城乡各类企业和职工表现出了空前的生产积极性。从一般企业家和职工心理方面看,也可以说这是建国以后人的欲望、本能和激情的空前大张扬。〔6〕如果说1958 年“大跃进”是一次“政治非理性行为”的大扩张,那么这一次则是市场非理性行为的大扩张。正是这种欲望和激情推动了大陆经济高速增长,打开了城乡改革的局面,推动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历史进程。但是,也正是这个过程中出了较为普遍的假冒伪劣现象,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不愿意受任何约束的心态和行为得到扩张。

      第二次扩张集中表现为80年代中后期双轨制经济条件下的寻租行为和“涨价风”。这个阶段在生产、流通、价格、资金借贷、外汇分配、劳动就业以至收入分配等方面,都形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的双轨制经济。据有人测算大陆1988年由于双轨制造成的租金价值为3569亿。〔7〕这极大地刺激了一部分公务员寻租暴富的欲望。 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企业通过行贿、回扣等手段获取双轨制带来的暴利;同时利用双轨制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乘机“乱涨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