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04)09-0069-04 一、引言 企业集群(Enterprise Cluster)是目前区域经济、产业经济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并引起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目前世界各地存在许多成功的案例,如美国的硅谷、“第三意大利”、中国的大唐袜业等企业集群。这些集群的发展不仅培育出大量优秀企业,而且也为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在我国浙江省,企业集群则是县域经济最活跃的力量,产值占浙江工业产值的60%以上,其中有56种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但并不是所有的集群都能长期持久地发展下去,如美国底特律的汽车产业集群、澳大利亚Styria地区的钢铁产业集群,我国东北的装备工业基地等都走向衰退。集群在促进企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风险。 国内外关于集群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大多数都集中在研究集群聚集的动因、集群的效应及集群发展的政策、对策等方面,对于集群风险的研究却较少。有关集群风险的主要研究有:波特认为集群在产生后就处于动态演化中,可能会因为技术间断、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外部威胁以及由于过度合并、卡特尔、群体思维抑制创新等造成的内部僵化而失去竞争力。丹麦学者Bent Dalum等还以北欧的无线通讯工具集群为例研究了技术生命周期如何使得区域集群发展面临崩溃危险的境况(Bent Dalum,2002)。奥地利区域经济学家Ticky提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一个区域的经济过于依赖区域内集群的发展,可能会由于某个产业或产品走向衰退而对区域经济产生巨大负面效应,提出产业集群的结构性风险(structural Risk)(Ticky G,1998)。O.M.Fritz等在Ticky G的基础上提出了由于区域、国家甚至国际性的经济周期波动而对企业集群的冲击,产生周期性风险(Cyclical Risk),这是一种突发的不能人为控制的周期性波动风险(O.M.Fritz,1998) 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蔡宁教授等在总结了周期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的基础上提出集群还存在第三种风险——网络风险,认为集群中企业间的网络关系是企业集群的本质特征,这个网络的特征在集群最初是促进发展的动力,但随着集群的发展可能使集群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下降,逐渐僵化,失去弹性,从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迟缓,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蔡宁,2003)。吴晓波、耿帅提出区域集群自稔性风险,并解释其成因。自稔性(selffertility)原指自花结实性,文中指区域集群借以产生优势的自身特性同时也是引起集群风险,最终导致区域集群走向衰退的根本原因。区域集群具有专业化分工、地理性临近、相互关联、协同与溢出的性质,产生的优势有最优生产规模、促进组织学习、降低交易成本及外部经济性,但同时也会产生资产专用性、战略趋同、封闭自守和滋生创新惰性的风险(吴晓波,2003)。朱瑞博认为风险的来源有内生性风险和外生性风险,内生性风险是产业集群走向衰退的根本性风险,外生性风险则是集群走向衰退的诱发性因素,并引入模块化理论,分析模块集群抗内生性风险的机理及提出化解风险的途径(朱瑞博,2003)。 以上的理论对于目前发展产业集群的负面效应具有一定的意义,他们的研究集中于产业本身的衰退或集群外部环境而使集群面临风险,为进一步研究企业集群风险提供了理论基石。本文从集群品牌的新的视角研究企业集群风险,认为处于集群网络中的企业个体的活动也会引致集群风险。集群网络内部的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搭便车行为”都可能是破坏网络力量的重要原因,给集群整体利益带来威胁,当集群成为品牌时,形成集群品牌风险。本文借用博弈论中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对集群风险进行分析。 二、博弈论模型: (一)企业集群品牌 品牌是一个符号,是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别某个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从这个定义上理解,品牌的要点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 企业集群品牌则是一个集群区别于其他集群的标志,代表了集群内企业的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是集群内的企业长期规范经营,通过良好的质量、全面周到的服务等,积累起来的良好声誉,从而导致了消费者的对集群内所有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商的信任和忠诚。对于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风险;对于集群中的企业而言,集群品牌带来的利益是通过企业享受集群品牌这个无形资产而产生的,是内在而持久的。集群品牌是消费心理与价值取向同精神价值的统一体,是消费心理与价值取向的综合体。集群品牌会产生品牌效应,从企业利益的角度,最直观的是消费者易对集群品牌从而集群内的企业产生一定的忠诚度。维持企业集群的品牌是培育集群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集群品牌对于集群内企业来说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集群品牌一旦产生,集群内的任何企业都会享受到集群品牌给它带来的利益,集群品牌给企业带来无形资产。作为公共物品,集群品牌也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非竞争性是说集群内的某一个企业消费了集群品牌这一公共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企业对这种公共物品的消费,或者说集群内新产生的企业同时享有集群品牌的边际社会成本为零。非排他性是指集群内的任何企业都没有能力排除集群内的其他任一企业从集群品牌中受益。也就是说,不管集群内的企业有没有为维护集群品牌作出贡献,都可以从这一公共物品中受益。集群品牌效应往往给中小企业集群中的企业能带来更明显的利益。 (二)模型的经济学背景说明 假设现有一个发展状态良好的企业集群,该集群生产的某一种产品在某一定或更大的区域内具有良好的声誉。如意大利的服装在世界著名,中国浙江的大唐被称为“中国袜业之乡”。消费者对意大利的服装有一定的忠诚度,中国人相信大唐集群区域的企业生产的袜子。这就是企业集群产生的品牌效应,也就是集群内的所有企业所共同拥有的一个在本区域范围内的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那么,集群的品牌是由集群中的企业共同创造出来的,同时也需要集群中的企业共同维护。如果集群中的企业对集群声誉做出的努力越大,则集群的品牌就越知名,给企业带来的效应就越显著,集群中的每个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大,受益越多。集群中的企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是为了获取短期利益的投机主义行为,在本集群中具有创新精神地合法经营某产品,且产品深受消费者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