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与现代企业伦理建设

作者简介:
陈炳富 柳茂平 蔡宏 南开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系

原文出处:
国际经贸研究: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1世纪企业管理最重要的问题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伦理。日本的企业一直比较重视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美国从70年代开始注重企业文化。企业伦理也受到世界其它许多国家的重视。究其原因,首先因为人是企业诸要素中最主要的。经济资源、科学技术、管理方法技巧等要素要靠人来获得,而且也比较容易交流借鉴。真正形成独特优势的是人的信念、精神,是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其次,在当今高科技、强竞争的时代,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扩展为包括职工、股东、管理者、消费者、协作者、社区、社会、国家(政府)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在内的广泛的利益相关群体。企业与其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不断增强。企业不但必须正当处理这些利益关系,而且只有处理得完善、完美,才能在现在和将来取得辉煌的成就。 美国管理伦理学家弗瑞曼(R.Ed- ward Freeman )和吉尔波特(Daniel R. Gilbert,Jr )说, “寻求卓越就是寻求伦理”(“Corporate Strategy and Search for Ethics”,1988)。而企业伦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利益关系。

      建设企业伦理,是我国当前非常迫切的任务,同时也有我们自身的优势。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有些企业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大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甚至制售假药,置人的生命于不顾;或者侵害职工的基本权利,危害社会和生态环境。消除这些行为,一方面要依靠进一步完善严肃法制,另一方面则需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企业伦理建设。事实上,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不仅是现代企业制度和法律体系形成的过程,而且也是企业伦理形成的过程,二者必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我国丰富、系统的政治思想传统是我国企业伦理建设重要的独特优势。另一重要的独特优势则是我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其现代价值已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有人认为,21世纪将是儒家文化的世纪。下面从企业伦理与企业赢利的基本关系、企业伦理处理利益关系的不同层次以及企业伦理的实施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借鉴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主要是先秦几家学派的伦理思想)建设现代企业伦理这一课题,以期引起对我国企业伦理更多的重视和研究。

      一、企业伦理与企业赢利的基本关系

      要进行企业伦理建设,首先必须认识企业伦理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与企业赢利的关系。市场经济正是通过个体发展(即企业发展)达到社会发展的经济体制,因此,企业赢利不仅是天经地义的,而且是必需的,但必须符合企业伦理。儒家认为,“义者,宜也”(《中庸·第二十章》),“义,人之正路也”(《孟子》卷四,《离娄上》)。义是处理利益关系的适宜性,或遵循伦理准则规范的正确性。孔孟儒学伦理道德的基本层次是义和礼。《论语》卷二中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留恋)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厌恶)也”(《里仁第四》)。《论语》卷四中也指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第七》),主张“见利思义”(《论语》卷七,《宪问第十四》),“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大学》传十)。儒家的上述思想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值得借鉴。但儒家也有重义轻利、德本财末的思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卷二,《里仁第四》)。“德者末也,财者末也”(《大学》传十章)。这一思想对于企业伦理则是不足取的。墨家伦理思想的义利关系对现代企业伦理的借鉴价值更为直接。墨家认为,义和利是完全统一的,兼爱和互利也是统一的。“义,利也”,“仁也,义也,爱人利人”。在爱人利人的过程中同时也能实现爱己利己,“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利人不外己,己在所利之中”。墨家所代表的个体劳动者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都是通过经济个体(劳动者、企业)的发展形成社会的发展,经济个体之间在一定程度和形式上是平等的。这些共同的特点是墨家伦理思想可以比较直接借鉴的主要原因。借鉴儒、墨两家的义利思想,企业伦理与企业赢利的基本关系应当是两者并重,两者统一。

      二、企业伦理的基本准则

      企业伦理处理利益关系存在不同的层次,企业相应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企业伦理的基本层次是正确妥当地处理利益关系,其基本准则主要是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等。儒家和墨家对此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一)公平(fairness)和公正(justice)。西方企业伦理中,把实现公平公正、不损害他人等原则视为企业伦理最基本的核心价值准则。儒家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大学》)是确立公平公正等伦理价值准则的普遍的思想方法,是一切准则的根本准则。絜矩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卷六,《颜渊第十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卷三,《雍也第六》)。儒家以此待人以恕,教人以仁,同时是修身行道的根本思想方法。《论语》卷八中说,“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第十五》)。推己及人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对等的“换位思考”。企业有自己的消费者、协作者和竞争者,同时,它也是其它企业的消费者、协作者和竞争者。企业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也是如此。以推己及人的方法思考利益关系,公平公正就不只停留在法律水平上,而且会作为一种伦理价值准则得以真正实现。在孔子之后,《圣经》中提出黄金法则(Golden Rule), 可谓西方的“絜矩之道”,即“象你希望他人对待你那样对待他人”(“Bible-Matthew”7∶12)。这一原则被西方商界人士推崇为“金字塔的最高点”,“人类行为的伟大法则”。在我国,几千年来推己及人的思想方法已深深积淀于我国文化之中,内化于历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中。因此,它是确立公平公正等伦理价值准则的重要优势。

      儒家伦理思想的根本目的之一是维护秩序,而当时的社会秩序是不平等的等级制。相对而言,墨家的兼爱思想则具有鲜明的平等互利思想。“兼爱”即“周爱人”,主张“兼以易别(取消差别)”,“天下之人皆相爱”,“兼相爱,交相利”,反对“亏人自利”。

      (二)诚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契约经济、信誉经济。市场竞争的本质是对消费者和协作者的吸引之争。因此,企业离不开诚实守信的伦理价值准则。即使对待竞争者,也需恪守合法与公平竞争准则。儒家的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大学》),“诚”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荀子以诚为本,“夫诚者,君子之所守,而政事之本也。”儒家认为“至诚无息”,“诚”与天地万物的内在本质特征是一致的,即至诚→无息→久→征(有效应)→悠远→博厚(地)→高明(天)→悠久(万物)(《中庸》26章)。企业伦理的诚实准则,也正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讲“义”必讲“信”,“信近于义,言可复(复证)也”(《论语》卷一,《学而第一》)。“有信”是孔子为政“足食、足兵、民信”三件事中最重要的一件,不得已时兵、食可去,而不可无信,“民无信不立”(《论语》卷六,《颜渊第十二》)。在人际关系中,要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卷一,《学而第一》)。诚信为本、童叟无欺是我国传统工商业的伦理特色,也是我国当代许多优秀企业的特色。而假冒伪劣与诚信观念是根本对立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