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适度负债的界定与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根源 现代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等财务状况通常由资产负债表来反映。企业资产是企业拥有并预期会为未来经营带来效益的经济资源,它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投资、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企业资产无非来源于债权人和股东两个渠道。因此,在任何时点上,资产必须等于公司所举债务和股东出资之和,即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所有者投入的资本金与企业的借入资本之比即为资本结构。 为了实现扩张目标,现代企业或多或少地利用负债组织经营。负债经营意味着企业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如果企业的预算约束是硬的,那么只有负债的资金成本即利息率低于企业的税息前资金利润率,负债经营才能给企业主带来额外收益,否则就可能陷入债负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如果利息率和税率一定,企业的税息前资金利润率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效益。由于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具有不确定性,负债经营存在着难以完全控制的风险。即使企业负债率较低,但如果企业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仍可能陷入经营危机。从理论上说,在企业经营风险从而预期营业收益(即税息前收益)既定的条件下,存在一个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或适度负债水平。决定这一适度负债水平的因素很多。 首先,适度负债水平与一国的融资环境有关,即各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金融市场运行规则的差异将导致企业资本结构的差异。例如,日本由于实行特殊的“银企联合”体制以及独特的企业会计制度,其全行业的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就比较高,90年代初达到80%左右。美、德、法国一般维持在60%左右的水平,英国则在50%以下。 其次,适度负债水平与一国不同行业的利润率特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不同行业利润率的差异与行业的资产流动性与资金的密集度差异有关。一般来说,非制造业的资产流动性较强,其资金周转与变现能力较强,偿债能力较高,从而可以承受较高的负债率;而制造业的资产流动性较差,资金周转慢,资产负债率要低一些,资金利润率也要高一些。例如,美日企业之间的全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尽管存在差异,但它们具有十分相近的行业负债率特征。1988~1992年日本的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平均负债率分别为63.54%与81.76%,两者之比为0.78∶1; 美国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同期平均负债率分别为60.04%和69.27%,两者之比为0.87∶1〔1〕。 再次,适度负债水平与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有关。一般来说,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比较宽松,市场需求比较旺盛,资金供应比较宽裕,则企业负债经营的能力就随之提高;反之,则企业的适度负债水平就要低一些。 最后,适度负债水平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及企业的获利能力有关。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处于成长期,企业的规模较大,企业的信誉较好,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好,投资回报率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就强,从而资产负债率就可以高一些;反之,则负债率就应低一些。 除了以上因素外,企业主对企业控制权的考虑、债权人的态度、企业经理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等都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国有企业负债率很高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据国有资产管理局对12.4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料的分析,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5.1%,若扣除资产中的损失挂帐,实际资产负债率达到83.3%,比1980年的18.7%高出64.6个百分点。〔2〕 国有企业负债过重反映的是一种转型时期新旧体制因素相冲突的综合性经济现象,它与现行的企业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政府政策等众多因素有关,但其基本的问题是企业资本金制度的不健全。我们知道,企业负债是企业所有者作为承担有限责任的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一个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要求债权人与债务人是利益独立、自担风险的市场竞争主体。在健全的资本金制度下,由于债务人要以投入企业的本金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清偿责任,所以企业不会盲目借债,而会权衡税息前资金利润率与负债的资金成本之间的关系决定是否贷款及贷款多少。债权人则会根据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经营状况决定是否向企业贷款。企业所有者与债权人在各自的约束条件下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通过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适度负债水平。但在现有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的资本金制度存在严重缺陷,从而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一方面,由于在软预算约束条件下企业能负盈不能负亏,即使企业因发生亏损而无法向银行还本付息时,银行也不能通过拍卖企业资产强制收回债务,企业经营者也不承担多少责任。这样,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就很少受税息前资金利润率高于负债的资金成本原则的约束,从而出现“有钱用完,无钱借款,还贷下届”的现象,常常在借款时就没打算还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自然难以下降;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资本金得不到有效及时的充实。一是“拨改贷”使本属向国有企业注入的资本金变为企业负债,企业背上了本不该背的债;二是财政收入,尤其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下降使国家无力向企业注入资本金;三是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及政策因素的限制,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来增加企业的资本金;四是企业的自我积累倾向低,导致资本金得不到及时补充;五是由企业办社会引发的非生产性贷款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过度负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