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特质信息含量的信号效应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四海(通讯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授,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电子邮箱:lshhhy0420@163.com;李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内容提要:

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宣示自身社会价值的主要渠道,但其决策价值尚未受到投资者的足够重视。本文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中提取出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和行动情况的客观指标——特质信息含量,特质信息含量越高的社会责任报告意味着披露主体更积极关注社会责任并付诸具体行动。在自愿性选择情境下,当前对社会责任非生产经营性活动的关注可能反映出企业内部对生产性活动具有的乐观预期。研究发现,社会责任报告特质信息含量越高的企业未来经营业绩越好,验证了社会责任报告特质信息含量具有的信号效应。基于以上结论,以社会责任报告特质信息含量构建的若干对冲组合均获得了显著的超额回报。进一步研究发现,定性特质信息与定量特质信息的比例适当匹配时,特质信息含量对未来业绩有更强的信号效应。同时,本文针对社会责任报告“报喜不报忧”这一鲜明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积极的语调没有传递出未来积极的业绩信号;相反,语调可能成为管理层廉价的操纵工具。本文从信号效应视角丰富了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含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投资策略,拓展了社会责任报告决策有用性研究,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对当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23 年 06 期

字号:

      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其合规性与社会责任承担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政府及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持续催化作用下,越来越多企业披露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且其内容量也日渐丰富。作为典型的非财务信息,社会责任报告能够传达企业在公司治理、员工权益、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和社区贡献等多方面的信息,起到与财务信息补充、接合和交叉验证的作用。但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显著不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缺少统一执行的披露框架和审计监督等有效的制度约束。尽管中国存在强制性披露规定,但政策未设置必要的报告要素或最低的社会责任支出门槛。就披露内容而言,企业仍保留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从披露的实际情况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出现了严重同质化等问题,导致其决策价值并未随着数量的增长得到投资者的足够重视。已有文献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以起到改善资本市场信息环境(王艳艳等,2014)、获得权益融资机会并降低融资成本(何贤杰等,2012;李姝等,2013)等作用,但也可能成为掩盖企业经营问题的工具(黄艺翔和姚铮,2016),强化管理层的“捂盘”行为进而增大股价崩盘风险(田利辉和王可第,2017),说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决策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尽管如此,目前少有研究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本的信息解读和投资者决策利用提供具体的分析思路。

      合法性是处于特定制度环境下的组织行为被认为是适当或可取的状态(Suchman,1995)。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能够赋予某一组织合法性,而政府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规定着组织获得合法性的行为方式(Dai et al.,2018)。因此,社会责任报告不仅仅是企业对报告期社会责任承担情况的自我总结,还关乎企业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身份。另外,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社会责任行动薄弱的企业可以通过披露理念性内容或各种口号规避合法性风险和应规成本(Chen and Roberts,2010)。然而,这种披露内容具有普遍适用性,难以向外界提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细节信息和量化指标,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出现同质化倾向。基于社会责任实践的客观叙述体现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和实际践行,这类信息是适用于企业自身的特质信息,包括行动具体的时间、地点、参与组织和人物以及量化指标等,其他企业难以低成本模仿。因此,社会责任报告中关于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互动的特质性信息可能构成判断企业在报告期内对社会责任关注与实践情况的重要参考标准。基于这一思路,本文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取出反映披露主体社会责任参与的客观指标——特质信息含量,对其包含的信息含量和投资决策价值展开分析。

      不同于生产经营性投资,社会责任活动与核心经营业务并不直接相关,允许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投资水平。在自愿性选择情景下,企业作为理性经济组织,积极关注社会责任之类的非生产活动并付诸行动本身可能就是企业内部对自身生产经营性活动前景乐观的一种释放。企业社会责任具体行动越丰富,社会责任报告特质信息含量越高可能反映出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相关的内部信息。本文实证检验发现,社会责任报告特质信息含量与企业未来经营业绩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企业未来经营业绩乐观的积极信号。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保持稳健。此外,该信号效应具有现金分红和管理层业绩预告以外的增量信息。特别地,本文还针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同质化现象设计出陈词滥调程度指标。陈词滥调程度越高,表示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避性态度越强烈,从而对反映实际行动的特质信息产生更强的挤出效应(Christensen et al.,2021)。实证分析发现,陈词滥调程度与特质信息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陈词滥调程度与未来的经营绩效呈显著负相关,侧面印证了本文的分析逻辑。本文基于特质信息含量构造的对冲策略可获得显著为正的超额回报,并且在财务信息质量较低时可以获得的超额回报更高。该结果说明,市场并未充分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决策价值,而且非财务的社会责任信息可以在财务信息质量不佳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决策支持。同时,本文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特质信息类型与信号效应强度的关系,发现当定性特质信息(包括文本形式的时间、地点、参与组织和人物信息)与定量特质信息(各类量化指标)的比例适当匹配时,特质信息含量对未来业绩具有更强的信号效应。此外,针对“报喜不报忧”这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鲜明特征,本文对报告情感的信息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积极的报告情感并没有传递出未来积极的经营业绩,特质信息含量高的报告情感更平和,反而是同质化的报告情感更加积极,从侧面反映社会责任报告语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管理层的操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本信息的理解依然需要坚持“内容为王”原则。

      本文的边际贡献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社会责任行动缺少权威的统一性指标进行界定和度量,以往研究大多以第三方评级机构的主观评分为研究基础(顾雷雷等,2020),而已有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也局限于文本特征和呈报风格等方面(Muslu et al.,2019;Du and Yu,2021;Wang et al.,2021),缺乏从报告的叙述性特征中挖掘企业社会责任具体行动信息的研究。本文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取出度量企业社会责任具体行动情况的客观指标——特质信息含量,发现社会责任报告特质信息含量可以作为企业未来业绩的信号,并且该信号具有现金分红和管理层业绩预告以外的增量信息价值,丰富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含量的相关研究。②基于社会责任报告特质信息含量提供了新的投资策略,并发现市场参与者未充分理解社会责任报告所包含的信息及其决策价值,研究结论对于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成本、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③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定性特质信息与定量特质信息的比例结构对信息价值具有影响,单纯地披露更多“陈年旧事”或者无叙事情景的量化指标都可能影响信息质量,比例结构适中的两类特质信息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对社会责任事业的关注与投入。④证实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解读应坚持“内容为王”原则,报告的积极语调并没有传递出积极的信号,语调可能沦为内部人操纵社会责任信息的低成本工具,特质信息的内容才具有信息沟通价值与决策有用性,积极的语调与陈词滥调的内容仅仅具有合法性符号意义。这对当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