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责任感知对员工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田虹,王宇菲,吉林大学商学院 田虹(1966-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长春市 130012)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企业社会责任。E-mail:tianhong2919@163.com

原文出处:
管理学报

内容提要:

基于亲环境行为的激励综合框架,探讨了企业环境责任对于员工亲环境行为的驱动作用、员工生物圈价值观的中介作用,以及环保型仆人式领导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企业环境责任感知对员工亲环境行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员工生物圈价值观在企业环境责任感知与员工亲环境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环保型仆人式领导在企业环境责任感知与员工生物圈价值观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环保型仆人式领导能调节员工生物圈价值观在企业环境责任感知与员工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且表现为有调节的中介。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9 年 08 期

字号:

       DOI编码:10.3969/j.issn.1672-884x.2019.06.012

       中图法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84X(2019)06-0896-08

       1 研究背景

       从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的确立,到2001年加入WTO,中国正经历着经济增长的黄金期,然而,经济上的高速增长却为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制衡在此消彼长之中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稳定,生态环境质量更是出现了断崖式下滑,直至各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为了扭转这一状况,中国从2012年开始,要求所有央企撰写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开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状况。在企业内部,企业环境责任不仅能够明确环境目标,还能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适宜的战略决策,并对环境绩效结果进行实时监控。

       为了行之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环境绩效,组织一方面要减少自身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还要积极鼓励员工的亲环境行为[1]。亲环境行为是一种能够克服诸如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的自愿行为,实施亲环境行为的个体会尽可能降低自身对环境的影响[2]。为了尽可能地减小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意识到工作场所环境行为的重要性,并在企业内部制定相应的环境决策,以激励员工的亲环境行为。但是员工愿不愿意为企业的这一决策买单?所谓的员工亲环境行为会不会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拥有哪种特质或在哪种情形下,员工才能自愿参与到亲环境行为当中?这些疑问成了员工亲环境行为研究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ZHANG等[3]的研究表明,员工亲环境行为和管理者环境决策的出发点,通常是为了满足组织或者社会的期望,缺乏对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能够让员工感知到管理者对于环境保护的热切关注,进而激发员工积极自愿地实施亲环境行为。然而,现有关于员工亲环境行为的研究,普遍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利用社会交换和社会支持等理论,探究组织支持感、工作满意度、企业绿色文化等变量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导致现有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①没有体现出亲环境行为的特殊性,忽略了该行为的利他性动机,没有将这种行为与其他利己性行为区分开来;②没有将员工这一环境行为的执行者作为研究的重点,大都是从组织及战略角度出发,研究宏观层面的环境行为,与企业内部的实际行动产生了脱节;③选择的变量相对比较闲散,没有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来支撑现有的研究模型。

       鉴于此,为了摆脱现有研究中的诸多困境,也同时考虑到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的社会发展现状,本研究提出了能够激励员工亲环境行为的分析框架,兼顾了组织层面(企业环境责任)和管理者层面(环保型仆人式领导)对员工生物圈价值观的共同影响,以及这种价值观对于产生员工亲环境行为的重要作用,从而帮助企业走出环境战略与环境行为逐渐脱节的困境,提升企业的环境治理效率。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理论基础

       想要厘清员工亲环境行为的形成机理,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是什么决定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如何驱动个体的环保行为?鉴于此,STEG等[4]构建了亲环境行为的激励综合框架(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encouraging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IFEP)模型,并列出能够激励亲环境行为的3个关键要素:目标、价值观和情境因素。其中,组织内的情境因素会影响员工对组织目标的理解;员工价值观又直接左右着组织目标的达成,二者缺一不可,在亲环境行为的驱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标框架理论则将企业目标分成3种:享乐目标、获得目标和规范化目标[5]。享乐目标专注于在特定情况下改善员工的情感感受,如寻求精神上的快乐或刺激;获得目标则致力于使员工聚焦于自身的资源和利益,如金钱和地位;而规范性目标则更加关注个人行为的合理性,如创造干净的工作环境或表现出模范的工作行为。可见,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提升员工对于规范性目标的关注度,而企业环境责任代表着一个明确的规范性目标。企业环境责任决策要求员工在保障工作质量的同时,持续关注自身行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STEG等[6]认为,规范性目标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以及情境因素,且价值观是决定个人道德、规范和行为的直接因素,在工作场所中,拥有不同价值观取向的员工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行为。现有研究通常将价值观分为以关心他人福利为宗旨的利他主义价值观、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价值观,和以是否有益于生态和谐为中心的生物圈价值观。在这3种价值观中,生物圈价值观对于理解员工环境行为最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具有强烈生物圈价值观的人会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持续的关注,并将其行为决策建立在环境的成本和收益上。除此之外,情境因素也影响着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IFEP模型也表明,激发员工亲环境行为的两个关键因素,分别是组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企业环境责任这一目标,以及员工是否具有强烈的生物圈价值观[1]。由此,在感知到企业环境责任这一规范目标的组织情境下,拥有强烈生物圈价值观的员工会更倾向于采取亲环境行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