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草商”还是“儒商”?从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经验看,从草根出身、利益至上的“草商”,到“士魂商财”、义利兼顾的“儒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是企业家自我提升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对企业家所提出的新的要求。社会责任,是企业需要深刻思考、须臾不可懈怠的问题。而且,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将受到更广泛的重视。 但是,企业真的能够坚持社会责任吗?企业又是为什么而坚持社会责任呢?许多企业在其发展势头强劲时高谈环境保护、慈善捐助和社会道德,在博取名誉后就了无声息了;还有许多“两面人”公司,一边在高调的为环境和社会事业进行捐助,一边却传出偷税漏税、产品质量不过关等负面新闻。这些问题的出现发人深思:企业的财务绩效会对其社会责任产生影响吗?是什么样的企业在面临财务绩效变化时依然在坚持社会责任?如果我们将社会责任的内含进行不同的界定,这个问题的答案又有什么不同?为了解决上述实践问题,我们以公司治理为切入点,将财务绩效变动视为企业受到的冲击,分析企业面临绩效变化时,什么样的企业会更倾向于坚持其社会责任,什么样的企业又履行了更高层级的社会责任。 二、文献综述 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研究,是伴随着对“企业为什么履行社会责任”这一问题的理解而不断演进的。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和概念都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即社会责任源于企业(或企业家)自愿的慈善行为。这种观点从道德层面出发,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为了实现企业更高的道德追求。这一观点与上世纪20年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彼时现代企业大多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整个社会环境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并没有太多的要求。“股东至上”理论就认为,企业首要的目的,是为股东创造利益,而社会问题并不是企业必须考虑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学家们推崇政府和市场相互作用下的平衡。但是,这两种调节又时常会出现失衡、陷入困境。因此,社会开始期望企业能够站出来,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也开始思考,是否应对社会的这种期望进行回应以及如何回应,履行社会责任又会对企业自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984年,弗里曼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为这些问题的解答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发展需要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贡献,企业要追求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也包含了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其后的长期利益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也都认为,履行社会责任,能为企业带来从其他渠道无法获得的专用性资产、经营环境等优势,进而转化为财务绩效。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是正向、负向,抑或存在交互效应?进一步的,作为企业运行的重要一环,公司治理会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者们对此从各种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如Margolis和Walsh(2003)对1972-2002年间的109篇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会因公司发展战略、所处经济环境、治理结构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①也有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存在交互效应,而且二者之间的关系会因为公司治理的不同而具有异质性。如Mercedes(2016)以西班牙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发现,在好的公司治理下,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是互相促进的,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有利可图的,而企业的盈利也是社会性的,二者产生一种良性循环。②Ambrus等(2017)对美国上市公司的研究则表明,在拥有长期投资者的公司中,坚持社会责任会为其股东创造价值,但也会降低其盈利能力和财务绩效。③ 与我们的研究关系密切的另一个问题是,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这一类的相关研究,试图告诉我们具有哪些公司治理特征的企业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因。目前看来,对二者关系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不同的研究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一方面从代理理论过度投资假说的角度出发,认为坚持社会责任会降低企业的财务绩效。④另一方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冲突解决假说,认为二者关系正相关,因为有效的公司治理会强化管理者为股东的最佳利益行事,而这意味着应减少股东与非投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 对既有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在对企业坚持其社会责任内在动因的研究中,往往忽略了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化是否会对这些因素产生影响,且没有分析因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偏差。在对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二者关系的研究中,研究重点多放在这两个变量的变化对彼此的影响上,虽然有些论文也考虑了公司治理在其中的作用,但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外生控制变量,没有得出其坚持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因方面的具体结果,即什么样的公司会在绩效变化时更倾向于坚持其社会责任。基于此,本文将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化视为一种冲击,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当面临财务绩效变化时,是什么样的企业还在坚持其社会责任。同时,我们对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层级进行区分,将其分为一般性的社会责任和慈善责任两类,研究企业承担不同层级的社会责任是否有所区别,以及什么样的企业在面临财务绩效变化时,会坚持更高层级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