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为何会辱骂你?解析辱虐管理的产生机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楠(通讯作者),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电子邮箱:jinanap@126.com;李方君,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原文出处: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内容提要:

辱虐管理是指管理者持续表现出的敌意言语或非言语行为,但不包括身体接触。以往大量研究证实了辱虐管理的破坏性后果,因此,为了更好地预测和预防辱虐管理,近年来不少研究开始深入探讨辱虐管理的前因变量,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了推进学界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认识辱虐管理的形成机制,本文从组织特征、工作特征、主管因素和下属因素四个方面,论述辱虐管理的影响因素,并概括了七种不同理论视角与解释逻辑,进一步解析了辱虐管理的产生机制。最后,文章提出了辱虐管理产生机制的整合模型,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8 年 01 期

字号:

       一、引言

       传统的领导研究主要关注能够给个体和组织带来积极结果的领导特征和行为。然而,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领导行为的阴暗面(Tepper,2007)。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概念来表示这一行为,包括暴君行为(Ashforth,1997),主管侵犯(Schat et al.,2006),和主管损害(Duffy et al.,2002),但是大多数研究都采用了辱虐管理这一概念。辱虐管理是指管理者持续表现出的敌意言语或非言语行为,但不包括身体接触(Tepper,2000)。作为一种破坏性的领导行为,辱虐管理普遍地存在于组织之中(Tepper et al.,2006),据统计,大约有10%-16%的雇员受到主管不同程度的辱虐管理,并且这一现象还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Harvey et al.,2007)。大量研究表明辱虐管理会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降低员工工作满意度(Tepper et al.,2004)、工作绩效(Tepper,2007)和组织公民行为(Zellars et al.,2002),增加离职意愿(Tepper,2007)、情绪耗竭(Tepper et al.,2006)和反馈规避行为(Whitman et al.,2014)。最近的一项元分析结果显示,辱虐管理对员工的态度、幸福感、绩效甚至家庭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包括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建言行为工作投入和工作家庭冲突等(Zhang & Liao,2015)。在中国组织情景下,研究者们也发现了辱虐管理的负面影响,并较为全面地综述了辱虐管理的破坏性后果(孙雨晴等,2016;魏峰等,2016;刘斌,2016;李爱梅等,2013;龙立荣、周浩,2007)。

       鉴于辱虐管理对组织及其成员的破坏性影响,大量研究开始探讨辱虐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以帮助学界和商界更好地认知、预测和预防辱虐管理。相关研究在近几年纷纷涌现,并取得丰硕成果。例如,Eissa和Lester(2016)基于情感事件理论发现,过重的工作负担会导致个体角色超载,进而引发挫折情绪,最终导致辱虐管理;Lin等(2016)从道德许可的视角研究发现,前期的不道德行为会使个体获得表现不道德行为的心理许可,从而导致辱虐管理;又如,Khan等(2016)研究表明,社会支配倾向较高的主管在与下属互动过程中,容易因为下属的高绩效表现感受到自身阶层受到威胁,从而倾向于对其采取辱虐管理以维护阶层间的差异。特别的,Zhang和Bednall(2016)对辱虐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综述,即采用元分析手段揭示了主管压力和消极的情绪状态、下属的情绪稳定性、责任心、神经质和外向性等人格特质以及组织氛围等因素对辱虐管理的普遍预测力。然而,目前有关于辱虐管理形成机制的理论性综述还比较缺乏。通过对不同研究层面和理论视角进行梳理,理论性综述有助于深入认识辱虐管理前因变量和形成机制,进而有利于组织和研究者进一步探索应对和减轻辱虐管理消极影响的措施,并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尽可能地规避辱虐管理给个体和组织带来的消极后果,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因此,为了对现有辱虐管理前因变量和产生机制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理论性综述,同时对辱虐管理产生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探究梳理,本文整理了自2000年以来发表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的辱虐管理产生机制的40余篇实证文章,从组织因素、工作特征、主管因素和下属因素四个层面分别对辱虐管理的前因变量进行梳理,并归纳了其中的理论基础与解释逻辑,试图建构一副研究框架蓝图,以期将辱虐管理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最后,文章对未来开展辱虐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几点建议。

       二、不同层面下辱虐管理前因变量的研究

       现有对于辱虐管理产生机制的理论框架主要以Padilla等(2007)的毒三角模型(破坏性管理者、易感性下属和诱发性环境)为代表。本研究通过整理和分析发表在国内外知名期刊的辱虐管理成因的40余篇实证文章,在毒三角模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推进,将诱发性环境进一步细分为组织特征和工作特征,从以下四个层面对辱虐管理前因变量的研究进行梳理:组织特征层面、工作特征层面、主管层面和下属层面(如表1所示)。

      

       与毒三角模型相比,第一,近年来,学者们渐渐关注到工作负荷或者工作压力对辱虐管理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毒三角模型“诱发性环境”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工作特征单独列出来,进一步区分了组织特征层面和工作特征层面辱虐管理的前因变量,为环境层面的研究拓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第二,主管方面的前因变量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影响主管发动辱虐管理的主管特质和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影响下属辱虐感知的主管特质或经历。第三,下属对辱虐管理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易感性方面”(辱虐感知),还表现在下属的某些特性行为能激发上级的辱虐行为。该理念在毒三角模型里没有得到很好的阐释。第四,本研究还进一步归纳梳理了现有实证研究分别用到的理论视角,并提出了辱虐管理产生机制的整合模型,对辱虐管理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析,这有利于理论的融合与发展。

       (一)组织特征层面

       组织特征层面的影响因素是指影响辱虐管理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其中企业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氛围、组织与主管的互惠关系以及组织中上司与主管的互动等,企业外部环境包括行业环境、社会文化等。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环境对辱虐管理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