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2.91;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17)07-0105-14 0 引言 随着人口红利和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发达经济体高端技术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廉价劳动力所带来的两端压力。在这种两端挤压的困境下,创新成为企业向上突破,重新找到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而现实是,由于产出的不确定性、投入的高沉没性、创新投资的专用性以及依附于人力资本等特征[1],企业创新项目从制定到落地结果面临着多方挑战。尤其是在产品与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的互联网时代,企业内外部风险加大,财务不稳定性增强,创新活动常常因资金链断裂而夭折。而这种夭折对企业来说损失巨大:一方面,由于研发投入具有高沉没性和不可逆性[2],企业为创新所购置的大量实验设备、原材料、办公设备等专用性很强的资本难以转作他用;另一方面,由于创新成果的无形性和依附于人力资本,创新活动前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可能会随搁置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耗损,再延续往往需要大量重复投入。企业不得不承担这种高昂的调整成本[1,3]。因而,为了使企业更好地享受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必须要保障创新活动的持续性。由此,如何维持创新活动的持续展开也就成了企业实现长期健康发展、国家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当前国内外对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着眼于创新投资的平滑机制,研究银行贷款[4]、营运资本[1]、现金持有[5]、组织冗余[6]、企业储蓄以及政府补助等对创新投资波动的平滑作用[7-8]。二是对影响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具体因素进行探究。其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创新进取精神、柔性组织结构、战略方向、市场策略、企业家任用机制、创新人才保有、创新应变力、创新模式选择的适应性、高管薪酬、经验学习的积累、对科研院校提供的通用性知识的应用等[9-13]。外部影响因素则主要包括体制和法律环境、社会协作性和高新技术机会等[11,13]。尽管既有研究对影响创新持续性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但缺乏对具体作用机制及其作用情境的深入探讨。且这些研究所总结的影响因素,如战略方向、市场策略、高管薪酬等大都是管理者决策的结果,而忽视了对管理者推动这些决策制定的个体心理及行为特征因素的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并非完全理性,在经济活动中或多或少地会表现出有限理性的特征,其中过度自信心理作为一种非理性特征在管理者身上的表现较一般人尤为严重[14]。受“控制幻觉”、“高利益相关性”及“难度效应”影响[15-16],高管对难度系数大、利益攸关的创新项目往往更容易产生过度自信心理。基于此,本文尝试从过度自信这一高管群体普遍具有的心理特质入手,突破传统理性人假设,探讨其对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业绩偏离和股权集中的情境效应,以求进一步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 本文可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增加了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新影响因素。本文基于代理人非理性假设,提出了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之间倒U型理论关系,进一步拓展了对创新持续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和管理核心决策团队提供了实践上的指导;第二,业绩偏离作为对高管管理能力的重要信息反馈,与高管薪酬福利直接挂钩。考虑业绩偏离的情境效应对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中的监管和激励机制具有重要启示;第三,股权集中度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控制手段,通过控制权的分配对企业的市场行为及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本文在考虑业绩偏离情境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丰富了企业创新持续性情境因素的研究。 1 研究假设 1.1 高管过度自信与创新可持续性 过度自信是个体倾向于高估自己成功几率而低估失败几率的一种心理偏差[17],在高管中尤为突出[18]。那么,这种在高管群体中容易出现的心理偏差究竟会对高管决策行为尤其是创新决策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在过度自信水平处于适度范围内时,高管过度自信有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这主要是因为:(1)过度自信高管拥有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更愿意持续地投资“高风险”与“战略性”并存的创新项目,以期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由于对自身能力的充分信任,过度自信高管更相信自己的眼光和能力,对于创新项目的成果和投资环境一般具有乐观的预期。他们通常认为外部投资环境的变化大部分是“处于可控范畴内的”,突发不利事件对投资项目的影响有限[19],因而会高估项目成功概率而低估项目失败风险。这种乐观预期将促使高管更多地将资金投向研发活动并努力维持创新投入的持续性以求最大化创新收益;(2)高管过度自信的企业代理成本更低。过度自信高管具有较少的风险规避倾向和管理者防御动机,这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促进创新可持续性发展。根据代理理论,管理者追求私利的动机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在两权分离的情形下,受公司激励及监管制度的影响,出于谋求自身利益的考虑,理性代理人更愿意追求“短期”效益,不愿进行高风险的创新活动。但过度自信管理者的决策往往是基于自信而不是纯粹为了谋求自身利益而做出的,其决策行为往往是忠于股东的[20]。因而,过度自信高管更有可能避免“短视”行为,投资R&D项目以获取高回报;(3)过度自信高管的决策往往具有较高的一贯性。这是因为:首先,过度自信高管往往具有更强的挫折耐受力。心理学研究发现,乐观的心态使人能够更好地面对挫折与挑战[16]。因而,即使创新项目在实际进展过程中遇到棘手问题,过度自信的高管也不会轻易放弃。其次,过度自信高管由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一旦决定开展创新活动就不容易受到舆论的影响而改变决策。即使是在企业创新项目进展不顺或者外界存在批评声音时,仍能够一如既往为研发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人才及政策上的支持,从而保障创新项目的持续开展。此外,Cardona和Wilkinson根据他们长期担任企业管理顾问的实践经验,提出并验证了企业内部信任机制的理论模型[21]。该模型指出,如果管理者做事始终如一,即其决策具有一致性和可预见性,就会在员工心中激发起更大的信任。而创新活动的成果具有无形性,受直接研发人员的影响很强。此时,管理者的决策一致性能够激发研发人员的信任,激励其努力工作,这对于维持创新可持续性而言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