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产权·结构·文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洪银兴,1950年生,现为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江海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改革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化,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的诸多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迫切需要去研究和解决。

      由于国有企业具有一些其它类型的企业所不具有的特性,因而在改革过程中也不能完全采取与其它企业相似的改革政策与措施,它涉及到产权、结构与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从产权的角度讲,一方面要实现部分国有企业非国有化,另一方面要进行国有企业内部的产权制度建设,包括按明晰产权的要求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公司制度和按权责分明的要求建立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从结构的角度讲,主要是应调整和优化国有资产的行业分布结构,国有企业将主要集中在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而相应地从一些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行业和市场主动退出,让给非国有的企业进入。从文化的角度讲,国有企业的传统管理体制要进行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丢掉其原有的社会责任,而应通过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克服现有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制度的弊病,以保持改革的基本方向不变。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如果从1979年算起到今天,已进行了18年。应该说扩大国有企业经营权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企业改革的成就也是显著的。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现在企业所面对的困难也是非常严重的。突出表现是国有企业亏损问题非常严重。1996年1~4月,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按企业户数算,亏损面高达46%,按资产总额算,为42.1%,按职工人数算,为52.2%。这不仅反映国有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企业亏损面扩大对整个社会可能产生的震动程度,突出表现在下岗职工显著增加。从总体上说,国有企业亏损属于摩擦性的:体制转轨的摩擦,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许多企业是不适应的;结构调整的摩擦,中国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有许多行业是全行业亏损,其中一部分行业属于需要收缩的行业。现在需要通过市场途径进行结构调整;在原有的体制和结构中,整个经济属于短缺经济,市场是卖方市场。现在随着体制的转变和结构的调整,虽然整个生产能力还不足,但市场的总体格局已转为买方市场。

      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出路何在?一是坚持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二是加强结构性调整的力度,三是要探讨企业在市场制度以外的建设,特别是企业文化的建设。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关键还是产权制度改革

      应该说,中国改革一开始就注意到国有企业的改革,明确强调中国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地对企业采取新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给企业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取消指令性计划;推行厂长负责制;企业承包;企业内进行打破“铁饭碗”的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等等。虽然这些改革,与市场化的方向是一致的,虽然经过已有的改革,企业距离真正市场化的企业制度越来越近,但是效果不很明显。我们发现根本的原因是,已有的这些改革仅仅局限于经营机制的转换,没有改变企业的制度基础,不能越过由计划经济的企业到市场经济的企业的界限,不能最终成为真正的市场化企业。

      企业的经营机制已转向市场,但企业的制度基础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中国国有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

      产权关系不明晰是中国现有国有企业制度的基本特点。根据中国的所有制理论,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也就是国有企业的资产所有者是全体人民,国家代表人民行使对企业的所有权。具体到企业中,资产属于国家所有这种产权关系,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资产所有者的利益无法在现实的企业中人格化。因此便导致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率无人关心,无人负责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现在更为突出。

      在原来的计划体制中,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得到政府的集中计划和集中管理。而在现在的体制转型阶段,政府对企业的约束力已大大弱化,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面向市场经营,企业的厂长经理有了非常大的自主权。这些经营者代表谁来经营企业,实现谁的利益?是国家?还是企业职工?还是自己?很不明确。实际情况是企业经营者有了追求自身利益的动力,但无明确的产权约束。在这种条件下,经营者的权力越大,所有者的利益越是没有保障,近几年来国有资产流失远比过去严重就是明证。

      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企业面向市场经营是以企业有明确的产权约束为基础的。企业只有在有财产增值刺激并承担财产风险的基础上进入市场竞争,才会真正讲究效率。现在中国的国有企业进入市场竞争只有收入分配的利益和风险,没有财产的利益和风险,因而其参加市场竞争的行为往往是短期的,更多的考虑短期的分配利益。就拿中国目前的企业亏损来说,亏损面高达40%多,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纺织、轻工、军工等行业。这些行业全行业亏损问题早就存在,有的人早就看出这些行业应尽快调整结构,政府也早就提出这个要求。可是有多少企业愿意牺牲自己当前的分配利益而去进行结构调整呢?结果问题越拖越严重。

      与产权不明晰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国有企业的资本金问题。国有企业的资本金一直没有重视。现在突出反映在企业债务太重。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要高达70%以上。国有企业的资本金太少。这种情况一方面造成了企业过大的利息负担(银行贷款利率一般为10~12%,企业资金利润率一般为5~6%),另一方面企业受资金不足的限制,对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敏感,国家宏观一紧缩,停产半停产的首先是国有企业。造成企业过高的债务的根本原因也在产权上。一方面,国家作为所有者对企业的追加投入一般不采取资本金形式,原来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入采取财政拨款的形式,后来考虑到投资效率,便将拨款改为贷款;另一方面,企业没有自我积累资金的积极性,企业的资本金便越来越少。在企业的资本金过小的情况下,即使让企业放开经营,其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企业要超出自己能力经营就会背上沉重的债务。目前中国企业的普遍亏损、“三角债”严重在很大程度上与此相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资本金过低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性质。现在许多企业的国有资本金10%还不到,这种企业还能算是国有企业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