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国有经济存在的问题不仅在于国有企业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在于国有经济的结构不够合理,面临着战略性调整的艰巨任务。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与重塑经济微观基础相结合,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与科技进步相结合。同时改善企业的外部环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重要方面是在管理方式、观念、目标、手段上的创新。并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中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虽有明显下降,但依然起着全省经济的主导地位的作用。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表明,江苏国有经济的产值贡献额仅为29.72%。而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为集体工业的3.7倍,是其他工业的1.4倍,占有绝对优势;国有大型企业占全省大型企业的61.1%,国有中型企业占全省中型企业44.3%,在规模经济效益方面也具有很大优势;国有企业装备水平大大高于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1995年末国有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占全省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总额的47.7%,国有工业每个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是集体工业的11.58倍。提高国有工业企业的整体实力潜力巨大。而国有企业当前的困难,主要是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多年来重复建设造成的。国有经济存在的问题不仅在于国有企业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在于国有经济的结构不够合理,面临着战略性调整的艰巨任务。 一、以跨世纪发展战略为指导,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应当坚持在发展中改革,积极通过改革促进发展。江苏省第九次党代会,制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观蓝图,提出了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三大战略,在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小康,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应当以全国和江苏的跨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为指导,去深化江苏国有企业的改革。这就要坚持三个结合: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重塑国民经济微观基础相结合。加快江苏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以此为目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合格的法人实体,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塑国民经济微观基础的迫切需要。改革国有企业就是要使其成为真正的企业,使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其目标仍然是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自主经营。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有多种形式,公司制是其中一种形式。针对国有企业复杂多样的实际情况,应当采取邓小平同志对待农业生产关系形式的态度,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比较容易把国有企业搞活,就采取哪种形式;企业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切忌推行一种模式,搞一刀切。现在江苏一批搞得好的国有企业,如春兰集团、小天鹅公司等,都是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在改革过程中,应当允许它们沿着自己选择的途径发展。应当重视那些经营一般和亏损的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造、改组和加强内部管理,突破国有企业改革难点,坚持从实际出发,鼓励企业大胆试、大胆闯。只要有利于资产增值、企业增效、个人增收,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不同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定要坚持按照造就真正企业的要求,来塑造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与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相结合。目前的问题是在应该由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国有经济力量不足;而在一些不适合国有经济发展的领域,摊子仍然铺得很大。这既在宏观上使国有经济难以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影响其他经济成份的发展,又在微观上导致部分国有企业困难重重、效益低下。因此,必须进行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适当地、有步骤地进行产权重组或有偿转让一些国有小企业,重点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形成国有企业新的战略布局。江苏能否在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中赢得主动,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看能否在结构调整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要在对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对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规划。通过对企业经营现状和资产结构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确定重点支持的、鼓励发展的、需要调整的行业和企业,搞好战略性结构调整。 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一方面,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细胞,搞好国有企业自然是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机体的生命力又必然表现在机体细胞的不断新陈代谢上,要从总体上真正搞活国有经济,必须通过改革促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真正实现优胜劣汰,而决不应该企求也决不可能做到把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搞好。为此,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程,坚决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规范破产、鼓励兼并的路子。应下决心搞好债务重整和资产重组,抓好清产核资工作,改变国有资产过于分散的局面,进行资产调整,使其在产业集中、规模经营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以提高主导产业和大中型企业的资本集中度,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 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表明,江苏国有企业负债率偏高,1995年江苏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其中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17%,地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6.71%。这种过度负债,使得大部分盈利企业在还本付息之后所剩无几,更何况还有30.62%的亏损企业。据江苏第三次工业普查办公室分析,江苏国有企业竞争能力也不够强。国有企业在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产品竞争能力较强,但经济效益较差;国有企业的潜在竞争力中等偏上;国有企业竞争能力综合指标也位于中等偏上。显然,国有企业具有搞活的基础。这使得国有企业的改革与结构调整的结合更为迫切。要通过国有资产在产业、地区和企业方面的战略转移,扶持和加强主导产品,通过对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淘汰一批,提高一批,以改善国有经济的整体运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