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看法(上)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叔莲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原文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迫在眉睫

      经过改革,确有一批国有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了活力;但是,从整体看当前国有企业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近几年,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一直呈上升趋势。独立核算的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1992年为23.4%,1993年27.8%,1994年30.9%,1995年33.5%。1995年预算内的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额达540亿元,比1994年增长近12%。1996年1~4月,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综合亏损面为43.3%,其中,按企业户数算,亏损面为46%;按销售收入算,为29.5%;按资产总额算,为42.1%;按职工人数算,为52.2%,即每两个国有企业职工就有一个在亏损企业就业。

      从1996年一季度国有企业亏损情况看,有几个新情况很值得注意。一是首次出现净亏损。一季度盈利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2%,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39.1%,企业盈亏数相抵净亏损34亿元(1~4月净亏25亿元,5月份扭转净亏情况,1~5月实现利润3亿多元)。二是大中型亏损企业户数增加。1995年年底大中型企业亏损户数占国有工业企业亏损户数20.9%,今年一季度上升到24.9%,比去年同期增加1100户。三是地方企业亏损增幅高于中央企业。今年一季度地方企业增亏46.3%,高于中央企业24.8个百分点,地方企业占亏损额的比重由去年的69.5%上升到72.3%。四是亏损行业增加。全行业亏损的原来有煤炭、纺织、军工、森林工业,现在又增加了机械行业。石油、化工、有色、汽车、烟草、包装等行业亏损额上升幅度也较大。五是亏损面大。29个省(市、区,不含西藏)盈利普遍减少、亏损扩大,全国除河北、山西、上海、山东、河南五个省市外,其它地区地方企业盈亏相抵后都出现了净损。

      (2)国有资产流失情况严重。据有关部门1994年对12.4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结果,全部资产损失和资金挂帐占资产总额的9%,占所有者权益的39.5%,空壳企业(资产损失和资金挂帐大于所有者权益)占全部企业数的21.5%;1995年对14.8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结果,全部资产损失和资金挂帐占资产总额的9.5%,占所有者权益的40.9%,空壳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25.5%,比1994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

      (3)国有企业设备陈旧,技术改造缓慢。国有企业普遍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目前技术装备水平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的只有20%,属于国内先进水平的仅占21.8%,大多数只有六七十年代水平,还有15%以上的设备超期服役。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经过比较全面改造的只有20%左右,老工业基地的情况更为严重。国有单位技改投资的比重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逐年下降。“七五”时期占31.8%,1991年为28.2%,1992年为27.75%,1993年为26.3%,1994年为25%,1995年也仅为27%,五年平均为27%,低于“八五”计划规定的35.1%很多。

      (4)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滑坡。改革以来,有些企业管理有进步,有些企业则管理在滑坡。“以改代管”、“以包代管”情况相当严重。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经济要求很不适应。例如,忽视战略管理、忽视市场营销、资金周转慢、产品质量下降、成本上升、劳动纪律松弛。这种状况使国有企业在国内外竞争中都处于不利地位。

      (5)产品积压严重,竞争力低。1987~1994年,国有工业企业的产成品资金占有量累计增长2.79倍,同期工业品产值仅增加2.35倍。1996年1~5月份工业企业产销率只有93%,比去年的95%又下降两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弱,现在我国面临加入国际贸易组织的形势,这种情况更加令人担忧。

      (6)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比重下降,活力却没有增强。1978年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的比重为77.63%,集体企业为22.37%。1994年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的比重为34.07%,集体企业为40.87%,个体经济为11.51%,其他经济类型为13.55%。国有工业的比重“六五”期间每年减少1.98个百分点。“七五”每年减少1.53个百分点,“八五”前四年每年减少4.718个百分点。在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比重下降有其合理的一面。从目前情况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牢固地占有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公有经济也仍是国民经济主体。不过,在国有企业比重持续下降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活力却未增加,这是不正常和令人焦虑的。

      是什么原因使国有企业处于这样严峻局面的呢?原因很多,例如1996年一季度国有企业净亏损就有很多外部原因。一是市场问题,如投资市场平淡,诱导生产资料销售下降,出口下降;二是原材料价格提高;三是贷款利息支出增长,1996年一季度国有工业企业利息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50多亿元;四是出口退税缓慢,等等。

      但是,造成国有企业困难的根本原因还是体制原因,这就是企业改革还没有到位,企业还没有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即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企业。

      这几年认真落实14项企业自主权,在企业自主经营方面有较大进步,但很多企业仍未能做到真正自主经营。企业自负盈亏方面则进展甚少,企业亏了还是国家负责,而且是负无限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就很难有多少推进。现在的情况就是企业权力大了,责任却没有增加,健全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约束机制却出现了大问题,即政府对企业的约束放松了,企业却不能自我约束,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效率不能迅速提高,国家的财产和收入却从多方面受到侵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