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7326(1999)07—0036—04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波特从80年代起陆续发表了其著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本文首先从学术、时代背景上对波特的理论进行分析,然后介绍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在90年代的最新发展,并分析其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竞争优势理论的学术与时代背景 哈佛大学商学院拥有一批著名的企业管理方面的学者。如企业史学家钱德勒, 撰写过名著《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中的管理革命》(1977年);跨国公司专家凯夫斯, 撰写过《跨国公司与经济分析》(1982年)。哈佛商学院集中研究的是企业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其学术风格属于管理学的风格,管理学本质上是综合性的。与经济学家强调市场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不同,这些管理学家更重视的是企业中的管理和战略行为的作用。我们理解波特的理论,也需要从这么一个比较大的学术背景来着眼于波特的三部曲无疑是哈佛商学院学术传统的集中反映。 波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企业战略管理和产业经济学两个方面。因此,在他的著作中,单个的企业与产业始终是他一贯的研究对象。他在《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即竞争力的三种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在《竞争优势》中,他创立了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是价值链的不同。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把他的国内竞争优势理论运用到国际竞争领域,提出了著名的波特菱形理论。我们通常所说的竞争优势论,即是指波特的菱形理论,因为这个理论是从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角度提出来的。从表面上看,国家竞争优势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经济学家往往从一国的汇率、国际收支、要素禀赋来进行研究,而波特运用哈佛商学院的经典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从一国的各种产业的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入手来研究一国的宏观竞争力问题。 波特菱形理论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国在某个特定的产业上获得了长久国际竞争力?在当代国际贸易中,许多发达国家的出口高度集中在少数明星产业上。如日本的消费电子业,意大利的毛纺、皮革制品、金融珠宝业,英国的保险业,荷兰的花卉业,德国的化工、汽车业,美国的广告、高新技术产业。波特认为,这要从当地企业所处的独特竞争环境来寻找答案。波特菱形理论(竞争力模型)包括四个方面因素:(1)要素条件。包括一国的天然禀赋与政府、 企业投资创造的高级要素,后者对竞争优势更为重要;(2)本国需求条件。 包括本国需求结构、规模、成长率、高级购买者压力及需求的国际化;(3 )相关支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包括上游供给产业及其他提供配套服务的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程度。 包括企业进入壁垒与组织管理方式、竞争激烈程度、创新与企业家才能等。波特认为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加强,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由此产生具有一流国际竞争力的明星产业。 波特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的。80年代美国的一些传统支柱产业,如汽车制造业,其竞争力被日本和西欧国家所超过;在一些新兴产业也受到这些国家的强大竞争压力。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当时美国学术界、产业界、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1983年,里根总统设立产业竞争力委员会,波特就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此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经济转轨国家普遍推行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获取竞争优势已成为一个现实的需求。波特的理论反映了时代的需要。他的理论对90年代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克林顿总统在其上任伊始的1993年就宣称他的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帮助美国在新的全球经济中“竞争取胜”。 二、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新发展 90年代以来,波特对他的竞争优势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发展的方向是把他的菱形理论与区位理论(经济地理)结合起来。他在最近一期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了企业群落(Cluster)这一新概念, 并把它称为“新竞争经济学”。 企业群落是指经营同一产业的在业务上有密切关联的一群公司和相关机构集聚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企业群集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一个共同特征。以美国为例,重要的企业群落有:微电子、生物技术、风险资本集聚在硅谷,汽车设备与零部件集聚在底特律,互惠基金、生物技术、软件与网络、风险资本集聚在波斯顿,金融服务、广告、出版、多媒体集聚在纽约,飞机设备与设计、软件、金属加工集聚在西雅图,房地产开发商集聚在达拉斯,化工企业集聚在德克萨斯与路易斯安娜两州南部交界处,影视娱乐业集聚在好莱坞。德国汽车业集聚在慕尼黑等南部地带,化工业集聚在法兰克福一带。荷兰的花卉业集聚在阿姆斯特丹与鹿特丹一带。瑞士三家最大的制药公司集聚在巴塞尔。英国的拍卖公司集聚在伦敦城的几个街区内。 意大利的中小企业群落更是举世闻名。如佛罗伦萨市附近的普拉托市是著名的毛纺厂商集聚区。该市面积不到100平方公里,人口仅15 万人,但却拥有14000多家与毛纺业有关的中小企业。 企业之间实行高度分工协作,每个企业只专门负责一道工序或一两种产品的生产,如纺纱、织布、印染、毛纺原料与产品运输、融资、原料与设备进口、成品出口以及相关的科研与咨询功能。该市的梳毛产品占意大利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70%,占同类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的50%。类似普拉托市的中小企业专业区在意大利共有70多处,每个专业区的产品独具特色,如座椅、大理石、陶瓷、珠宝首饰、皮革服装等,大多属于传统产业,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