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企业供应链的协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电商市场中,供应链的核心从合作伙伴转向消费者,那么,面向消费者的供应链与面向合作伙伴的供应链有何差异?传统市场以企业间协同为主的供应链如何转型以适应电商市场?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现有研究在着重探讨面向合作伙伴供应链协同的同时(Mehrsai et al.,2014),也开展了诸如需求链管理、戴尔模式等面向消费者的供应链协同研究(Agrawal,2012)。然而,对面向合作伙伴的供应链协同如何成功转型为面向消费者的供应链协同尚缺乏深入讨论。在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的影响和以消费者为关注点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偏重供应端的研究尽管探讨了消费者对生产、供应和物流等协同和创新的影响(Sabri and Shaikh,2010),但主要将消费者作为供应链协同的影响因素,而没有将消费者作为供应链协同的核心环节;偏重需求端的研究尽管提出了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分析、渠道改进和意见反馈等(Agrawal et al.,2010),但对面向消费者的供应链协同具有什么特征则缺少探析。 从企业实践来看,不少知名的传统企业如宝洁、太古、美的、立白、真维斯等均在纷纷打造电商供应链以提升其电商运作的效果①。同时,投资市场也对传统企业的电商供应链建设持积极态度,如2014年9月25日,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禾嘉股份计划募资48.48亿元,其中33.48亿元将用于投资建设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市场对此反响强烈②。这表明电商不仅成为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促进供应链转型的推动力量。在这样的企业实践背景下,将企业转型升级的探讨从企业层面扩展到供应链层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供应链转型本质上是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一种战略更新行为。现有战略更新理论主要侧重于探讨单一企业的战略更新与转型(Capron and Mitchell,2009),缺乏对供应链层面的战略更新研究。本文在战略更新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基础上,通过对两家电商企业供应链转型的案例研究,针对面向消费者与面向合作伙伴的供应链特征差异,供应链转型的驱动因素、模式选择和路径实现等研究盲点,提出从面向合作伙伴到面向消费者的供应链转型理论框架,阐述企业供应链转型的两种战略模式选择和两条实现路径。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第三部分是研究方法,第四部分是研究发现,第五部分是讨论,第六部分是研究贡献、局限与展望。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一)从合作伙伴视角到消费者视角的供应链转型 现有供应链管理研究提出的精益供应链和敏捷供应链主要探讨了企业间的协同,侧重于对供应端协同管理的分析(Qrunfleh and Tarafdar,2013;Mehrsai et al.,2014)。随着消费者对供应链管理和创新影响的增强,如何在供应链结构中加入与消费者相关的活动,提升供应链服务能力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Kibbeling et al.,2013;Patel et al.,2013)。更进一步,需求链管理的相关研究探析了如何在需求端开展认知消费者、服务消费者的协同管理(Agrawal,2012),“戴尔模式”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轻资产管理模式也为消费者导向的供应链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1.合作伙伴视角的供应链管理:从精益到敏捷 以合作伙伴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侧重通过增强合作伙伴的协同效率、降低协同成本来提升供应链竞争力,具有精益化和敏捷性的特征。精益供应链的核心在于节省成本和杜绝浪费,但忽略了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Shah and Ward,2003)。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供应链逐步由精益向敏捷转型(Manisra et al.,2007)。敏捷供应链指供应链企业通过提升运作的敏捷性,实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目的(Reichhart and Holweg,2007)。其核心主要是下游的经销商和零售商而不是消费者,但消费者已成为影响敏捷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因素(Claycomb and Frankwick,2010)。 在传统商业环境下,来自消费者的信息搜集和利用成本极高,难以将消费者作为个体纳入到供应链运作中。因此,尽管敏捷供应链强调将各个节点的企业形成一个面向市场和消费者的联盟来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但缺乏对反应能力如何形成,以及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具体探讨。 2.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 研究显示,供应商和核心企业以消费者为导向开展供应链活动可以促进供应链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消费者满意度(Kibbeling et al.,2013)。在现有文献中,关注消费者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主要可以分为3个方面: 第一,在原有供应链运作中增加与消费者相关的组织活动,通过“消费者关注绩效”(Evans and Lindsay,2005)、“终端客户满意”(Lam et al.,2004)、“市场导向”(Deshpandé and Farley,1998)等直接与消费者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提升供应链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效率和有效性。这类研究认为供应商的客户视角应从“直接客户”(即供应商的客户)转向“终端客户”(即消费者),通过供应链战略和结构的导向调整,及跨边界的营销活动来增强对消费者的认知(Qiu,2012;Kibbeling et al.,2013;Patel et al.,2013)。这部分研究探索了供应链战略导向、绩效等与消费者满意度之间的影响关系,但缺少对影响机理、作用机制等动态过程的探讨。